东下冯遗址
在今山西夏县东北四十里东下冯村北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。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。文化层厚约2—3米。1974—1979年进行发掘。第一层为耕土层;第二层为黄褐色土层,发现有汉唐瓦片和宋元瓷片;第三层为商代前期文化层,遗物与郑州二里岗有许多近似之处;第四层为东下冯类型文化层。东下冯类型的相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,约当夏末殷初。对探索夏文化和研究商文化均有重要意义。
在今山西夏县东北四十里东下冯村北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。总面积约250000平方米。文化层厚约2—3米。1974—1979年进行发掘。第一层为耕土层;第二层为黄褐色土层,发现有汉唐瓦片和宋元瓷片;第三层为商代前期文化层,遗物与郑州二里岗有许多近似之处;第四层为东下冯类型文化层。东下冯类型的相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,约当夏末殷初。对探索夏文化和研究商文化均有重要意义。
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:兴业县“有北斗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21郁林州:北斗山“在旧州西北一十里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4梧州府:北斗山“七峰卓立,如北斗然”。
南齐改徐闻县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广东徐闻县南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徐闻县地。隋开皇十年(596)平陈后废。南朝齐置,治齐康县(今广东徐闻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徐闻县一带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废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东太平镇南山咀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柳城县图:东北有山嘴汛,有外委驻防。
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1大同府:苏武城“在府城西北五百余里。苏武使匈奴时居此”。
即今西藏改则县。原为改则部落。1960年置改则县。
在清唐努乌梁海东北境,萨彦岭南,为伊克克穆河北源。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北部之大叶尼塞河。《清一统志·乌里雅苏台统部》:扎萨克图汗部乌梁海一佐领“北临贝克穆河,西与南俱临华克穆河”。
①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南荆州置,治所即今湖北枣阳市。隋大业初改为舂陵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 复为昌州。五年 (622) 废。②唐武德二年 (619) 置,治所在蒲县 (今山西蒲县)。辖境相当
唐南诏置,属镇西节度。在今缅甸克钦邦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南诏后期为丽水节度驻地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2:丽水“南流过丽水城西”。丽水城因丽水得名。南诏为丽水节度使治,即今缅甸北部、伊洛瓦底江东岸达罗基。
亦作维山。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汉中郡房陵县: “淮山,淮水所出,东至中庐入沔。”
①清嘉庆十五年(1810)置,属阳江镇。在遂溪县东山墟(今广东湛江市东南东海岛东山镇)。②在今广东云浮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东安县:东山营“在县(今云浮市)东四十里。其北十里有料峒营,相近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