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石门山
亦名石门山。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4融州:石门山“县北有下石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石门山“在怀远县西北七十里……亦曰下石门”。
亦名石门山。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4融州:石门山“县北有下石门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柳州府》:石门山“在怀远县西北七十里……亦曰下石门”。
①一名高密河。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胶东国下密县注: “应劭曰: ‘密水出高密。’”自诸城市流经高密市西入胶莱河。②在今山东蓬莱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蓬莱县: “南有密神山,密
①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南丰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郧县、郧西县境。八年(625)废。②1936年由琼山、定安、儋县、陵水、崖县、感恩等县析置,属广东省。治所在牙叉(今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)。白沙之名源于
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附近。《宋书·檀道济传》: 南朝宋元嘉八年 (431),“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、骁骑将军段宏奋击,大破之。转战至高梁亭”,即此。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,一说在东阿县境。南朝宋元嘉
即今山西襄垣县东南井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襄垣县东有井谷故关。《元和志》卷15襄垣县:井谷关“在县东南四十里。置在天井谷内,深邃似井,因以为名。魏武初迁邺,于此置关,周建德六年废”。在今山西省襄垣县
即大福坪。今湖南安化县东南一百三十二里大福镇。
唐贞观七年(633)白苟羌降附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红原、马尔康县境。八年(634)改为笮州。
即今云南弥渡县西毗雄县。汉至南朝称贪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贪水首受青蛉,南至邪龙入仆,行五百里。”
亦作亦思法杭、伊思把罕。即今伊朗伊思法罕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亦思弗罕“地近俺的干。永乐十四年使俺都淮、撒马儿罕者道经其地,赐其酋文绮诸物”。
①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登国六年 (391),“卫辰遣子直力鞮出稒阳塞,侵及黑城”。即此。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 (达来呼布镇) 东南五十里纳林河东岸。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治所。蒙
在今云南文山县南二十四里古木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5教化三部长官司 “牛羊箐” 条:“ 《志》 云,由教化三部而南,地名枯木箐,亦有酋长戍守。”“枯木” 为彝语柯莫的谐音,意即大坝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