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四川行省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。治所在今云南绥江县西北金沙江南岸南岸乡。大德九年(1305)徙治今四川屏山县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屏山、雷波、马边、沐川等县地及云南绥江县地。明洪武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齐熙县置,为融州治。治所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。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为融州治。六年(623)改为融水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,一说开皇十一年)改齐熙县
金置,在今山西垣曲县境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绛州垣曲县有行台关。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),马希广遣“步军指挥使韩礼将二千人屯杨柳桥,扼栅路”。即此。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三年(950年),楚马希萼攻潭州,军湘西
在今湖北竹溪县西四十里。旧为秦、楚分界处。清嘉庆初曾有总兵驻防。
唐开元十年(722)置,属莫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东五十里长丰镇。同年改为长丰县。
即逡遒县、浚遒县。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。道为遒之讹。
清置,属汧阳县。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二十里。
即旧巨甸汛。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巨甸镇。清有经制外委驻此。
明洪武七年(1374)改平头著可通达等处长官司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平头乡。永乐十二年(1414)属乌罗府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铜仁府。清嘉庆二年(1797)改属松桃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