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峰山

三峰山

①在今江西贵溪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7信州贵溪县:三峰山“一名天冠山。三峰鼎立,有泉从崖隙东西泻”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1广信府:三峰山“在贵溪县南二里。三峰相并,东连王表岩,西接五面山,南北孤绝”。因移象山书院于山,俗亦呼为象山。

②在今江西宜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4瑞州府新昌县:三峰山在“县西五里,与县冶前盐岭相接。《志》云,盐岭高出群山,下瞰邑市,鳞鳞可数”。

③在今浙江丽水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处州府丽水县:三峰山“在府西五十里。下曰灵峰,中曰翠峰,上曰岑峰,林峦秀丽,为一境之观”。

④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二十里。《金史·哀宗纪》:天兴元年(1232)正月,“大元兵及两省军战钧州之三峰山,两省军大溃”。即此。

⑤一名石峰山。在今湖南桂东县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2桂东县:三峰山“三峰耸秀,蜿蜒十余里”。

⑥在今广西扶绥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新宁州:三峰山“三峰并峙,环列如屏,俗名笔架山,下有金鸡岩”。

⑦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思恩县:三峰山在“县东二十里。三峰并列,下有石岩洞,泉出其中,引流溉田”。

⑧在今四川长寿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长寿县:三峰山“在县西十里,有三峰高耸”。

⑨又名三崇山。在今云南云龙县西南旧州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龙州:三峰山“在州(今旧州)西五里。一名三崇山, 壁立万仞, 人迹罕至”。

⑩在今蒙古国东南胪朐河源西。《明史·成祖纪》:永乐十二年(1414)亲征瓦剌,六月“追至土剌河,马哈木宵遁。庚戌,班师,宣捷于阿鲁台。戊午,次三峰山,阿鲁台遣使来朝”。


古山名。又称三封岭。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五年(1232年),蒙古兵自唐州趋汴,金将完颜哈达等自邓州赴援,“次三峰山,军士有不食至三日者”,被蒙古军所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多哩城

    又作斡朵怜。即今吉林敦化市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吉林城” 条下: “今城之东南五百八十里,勒富善河西岸,有鄂多理城。……本朝初定三姓之乱,国号满洲,即肇居于此。” 光绪八年(1882) 于城西二里

  • 鹏化山

    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北,与武宣县连界。为大瑶山支脉。清道光年间,洪秀全、冯云山在此传教。清王定安 《湘军记》 卷1: 咸丰元年 (1851) 八月,太平军分水陆攻大黎、永安,“向荣由桂平追之,乌兰泰、秦定

  • 峣柳城

    即今陕西蓝田县治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十六国前秦皇始四年 (354),“ (苻) 健又遣子生、弟雄众数万屯峣柳”,即此。北周建德二年 (573) 蓝田县徙治于此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6: “ (蓝田

  • 凿岘

    即岘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县南。《梁书·蔡道恭传》: 天监三年 (504),北魏兵围司州,“朝廷遣郢州刺史曹景宗赴援,景宗到凿岘,顿兵不前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三年(504年

  • 园池县

    北魏置,为梁宁郡治。治所在今甘肃酒泉地区。西魏废。

  • 南席店

    即今河南长葛市东六十一里南席镇。旧属洧川县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封府洧川县: “东南有南席店,弘治九年,河入栗家口,南行经此。” 1954年改属长葛县。

  • 邳州卫

    明洪武十三年(1380)置,属直隶南京中军都督府。治所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。清康熙十七年(1678)废。

  • 大观镇

    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大观镇。民国《南溪县志》卷1:大观镇“原名观音铺,民国元年易今名。地号百里冲。为宜、富往来孔道, 居民数百家”。(1)在重庆南川市西北部。面积133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

  • 金牛城

    在今陕西宁强县北金牛驿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梁乾化元年 (911),“蜀王宗弼败岐兵于金牛,拔十六寨”。北宋置金牛镇。即今陕西省宁强县北大安镇。五代梁乾化元年(911年)蜀将王宗弼败岐兵于此。北宋为金牛

  • 和博克萨哩

    即霍博克赛里。今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。《清高宗实录》: 乾隆三十六年 (1771) 八月,“察哈尔都统常青等奏: 土尔扈特投诚,其安插额林哈毕尔噶、和博克萨哩者,自商都达布逊诺尔等处,拨马三万、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