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堡镇

三堡镇

苻秦置,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丹州:“后魏文帝大统三年,割鄜、延二州地置汾州,理三堡镇。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,改为丹州。”


(1)古镇名。十六国前秦置,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北。西魏大统元年(535年)割鄜、延二府地置汾州(后改丹州),治三堡镇,即此。(2)今镇名。(1)在江苏省铜山县西南部。面积103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堡,人口3100。古时十里为一堡,徐州到此正好三十里,故名。1958年建三堡公社,1983年改乡,1987年置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蔬菜等。矿产有白黏土、石灰石等。有陶瓷、采石、车辆等厂。京沪铁路、206国道、连霍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台上村商代文化遗址、万窝村万年少故居遗址。(2)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西北部、糯垌河与义昌河汇合处,北邻藤县。面积318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三堡街,人口2550。始名三眼堡,因境内三个碉堡的山包得名。后简称今名。1952年为第九区。1958年称上游公社,1959年改称三堡公社。1961年改区,1968年复公社,1984年改乡,1989年置镇。产稻、木薯、花生、大豆、甘蔗、竹木、玉桂、八角、龙眼等。有农机修配、陶器、酿酒、工艺、服装、制茶、编织等厂。为竹芒编织、茶叶、松脂集散地。公路通324国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榕城

    一作榕海。福建福州市的别称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 “冶县故城” 条引 《福建通志》:“宋治平中张伯玉守福州,编户植榕,熙 (宁)、(元)丰以来绿荫满城,暑不张盖。《闽书》: 榕树生至福州而止,故福州

  • 均县

    1912年改均州置,属湖北襄阳道。治所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旧均县城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1958年徙治沙沱营(今丹江口市)。1983年改设丹江口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均州改置,治均州(今湖北丹江口

  • 娄缕滩

    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涪江上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射洪县: “娄缕滩东六里,有射江,语讹为洪。”

  • 岚谷县

    唐长安三年(703)置,属岚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岢岚县。《元和志》卷14岚谷县:“因岚谷为名。”神龙二年(706)废,开元十二年(724)复置岚谷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五年(980)为岢岚军治。熙宁三年(107

  • 彭郎矶

    本名澎浪矶。在今江西彭泽县西北长江南岸,北与小孤山相对。北宋欧阳修 《归田录》: “江南有大、小孤山,在江水中,嶷然独立,而世欲转孤为姑。江侧有一石矶,谓之澎浪矶,遂转为彭郎矶,云彭郎者小姑婿也。”

  • 山桑侯国

    东汉建武二年(26)改山桑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。三国魏复为山桑县。东汉改山桑县置,治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坛城镇。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复为县。

  • 河池戍

    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北魏于此置广化郡广化县。《魏书· 肃宗纪》: 北魏正光五年(524),“ (莫折) 念生遣其都督杨伯年、樊元、张朗等攻仇鸠、河池两戍”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河池水南径河池戍

  • 松源县

    五代南唐保大九年 (951) 升松源镇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松溪县东北旧县。北宋开宝八年 (975) 改名松溪县,并移今治。古县名。五代南唐保大九年(951年)升松源镇置,治今福建省松溪县东北旧县。

  • 泾口市

    即今江西南昌县 (莲塘镇) 东北泾口乡。清同治 《南昌府志》 卷6: 泾口市 “距 (南昌) 城六十五里”。

  • 速为寨

    在今云南广南县西六十里。为县西孔道。明置速为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