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七十二沽

七十二沽

在今天津市区及宝坻、宁河县境。清同治《续天津县志》卷7: “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,实只二十一沽。曰丁字沽、西沽、东沽、三汊沽、小直沽、大直沽、贾家沽、邢家沽、咸水沽、葛沽、元沽、草头沽、桃源沽、盘沽、四里沽、邓善沽、郝家沽、东泥沽、中泥沽、西泥沽、大沽,此二十一沽从西潞河名也。西潞河一名西沽河。在宝坻者二十九,曰翦子沽、南寨沽、五道沽、小塔沽、又小塔沽、王家沽、曹家沽、葫芦沽、青稗沽、于家沽、梁家沽、貂子沽、西鲁沽、东鲁沽、菱角沽、矼石沽、塔沽、半截沽、大��沽、玛瑙沽、大骆里沽、小骆里沽、大沽、滩沽、北李子沽、南李子沽、八道沽,傍道沽、西壮沽;在宁河者二十二, 曰齐家沽、南沽、江石沽、大麦沽、傍道沽、捷道沽、麦子沽、东槐沽、中兴沽、北涧沽、盘沽、南涧沽、钓楼沽、汉沽、马杓沽、李家沽、又李家沽、蛏头沽、宁车沽、塘儿沽、田家沽、丰家沽。此二县五十一沽从东潞河名也。东潞河一名东沽河。”今大部分沽已淤积成平地,沽名成为地名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羊飞山

   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7万州:羊飞山“在州西南五十里。《旧经》云:昔有人于此山学道,常养二羊, 忽一日诫童子云:‘勿放羊’。童子放之,一羊冲天而去。因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万县:羊飞

  • 三汲山

   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南大海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江县:三汲山“在县东南大海中。又东有小镬、中镬、大镬三山, 皆在大洋中,相去数十里”。清道光《阳江县志》卷1:三汲山“在海陵南十里。屹立海中,形类

  • 日没城

    又名黄昏城。即今山西山阴县北二十五里永静城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武州塞水“出(马邑)故城东南流,出山径曰没城南,盖夕阳西颓戎车所薄之城,故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山阴县:黄昏城“亦曰日没城

  • 南尹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贞观八年 (634) 改为贵州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郁平县(今广西贵港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一带。贞观八年(634年)改

  • 河渡门隘

    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河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阳县 “兴安镇” 条内: “河渡门隘在招收山下。《志》 云: 县有下游营守河渡门、磊口等处。……嘉靖三十八年倭贼从招宁巡司河渡、磊石入犯。”

  • 常林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绣州置,治所常林县 (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下湾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桂平县南部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绣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绣州置,治常林县(今广西桂平市南)。辖境相

  • 青坡道

    在今山西省北部。北起山西阳高县西北边墙,西南经大同县西部至怀仁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云州云中县: “有阴山道、青坡道,皆出兵路。”

  • 窦坝铺

   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南豆坝站。明正德 《四川志》 卷16宜宾县: “宝坝铺、安边铺俱在治西。”清嘉庆 《四川通志》 卷89宜宾县: 窦坝铺 “在县西五十五里”。

  • 读书岩

    ①在今江西南丰县南郊鳌山。是 “唐宋八大家” 之一曾巩和他弟弟曾牟、曾布读书之地。岩壁有朱熹手书 “书岩” 二字。②在今广西桂林市区独秀峰下。南宋范成大《桂海虞衡志》: 读书岩 “峰趾石屋,有便房、石

  • 九成宫

    即今陕西麟游县驻地九成宫镇。《元和志》卷2麟游县:九成宫“即隋文帝所置仁寿宫,每岁避暑,春往冬还。义宁元年废宫,置立郡县。贞观五年复修旧宫,以为避暑之所,改名九成宫”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麟游县:“永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