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龙伯钓鳌

龙伯钓鳌

列子.汤问》:“〔勃海之东有五山〕而五山之根无所连著,常随潮波上下往还,不得暂峙焉。仙圣毒之,诉之于帝。帝恐流于西极,失群圣之居,乃命愚彊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,迭为三番,六万岁一交焉,五山始峙。而龙伯之国有大人,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,一钓而连六鳌,合负而趣归其国,灼其骨以数焉。于是岱舆、员峤二山流于北极,沈于大海。”后以“龙伯钓鳌”指此传说,并喻超凡豪迈的行动举止。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龙伯钓其灵鳌,任公获其巨鱼。”清 丘逢甲《送谢四之桃源》诗之二:“龙伯钓鳌后,三山今无存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,有大壑焉,实惟无底之谷,其下无底,名曰归墟。八紘九野之水,天汉之流,莫不注之,而无增无减焉。其中有五山焉: 一曰岱舆,二曰员峤,三曰方壶,四曰瀛洲,五曰蓬莱。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,其顶平处九千里。……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,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,不可数焉。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,常随潮波上下往还,不得蹔(zan) 峙焉。仙圣毒之,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,失群仙圣之居,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而戴之。迭为三番,六万岁一交焉。五山始峙而不动。而龙伯之国有大人, 举足不盈数步而鱀五山之所,一钓而连六鳌,合负而趣归其国,灼其骨以数焉。于是岱舆、员峤二山流于北极,沉于大海,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。”

【今译】 传说渤海东边不知有几亿万里,有一条巨壑,是无底的深渊,名叫归墟。天下八方的水,都归向那里,但也看不出增减来。其中有五座山,名为岱舆、员峤、方壶、瀛洲、蓬莱。山的周围有三万里,山顶平处有九千里。上面所住的都是仙人,难以数计,彼此之间飞行往来。这五座山下面并不与海底相连,而是随波飘荡,仙人们很发愁,报告了天帝。天帝怕仙山流到西极去,使群仙丧失了居所,于是命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巨鳌去负载仙山,分为三班,六万年一换,五座仙山才平稳了。龙伯之国有巨人,几步就走到了五山之处,一钓就钓走了六只鳌,背走回国了。结果岱舆、员峤二山流到了北极,沉没了,仙人们只好纷纷迁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气概非凡,抱负宏大; 也用以形容海上景观。

【典形】 鳌钓、长竿钓巨鳌、掣六鳌、钓鳌、钓连鳌、负鳌、巨鳌、连六鳌、灵鳌、龙伯钓、龙伯钓鳌、一钓十五鳌、鳌随钩、金鳌背尚浮、三岛钓鳌、龙伯钩、巨鳌钓、天涯钓。

【示例】

〔鳌钓〕 唐·元稹《酬独孤二十六送归通州》:“鳌钓气方壮,鹘拳心颇尊。”

〔长竿钓巨鳌〕 清·陈梦雷《登屴则峰》:“东南战气何年息,我欲长竿钓巨鳌。”

〔掣六鳌〕 明·冯惟敏《点绛唇·改官谢恩》:“俺也曾手把丝纶掣六鳌,渔樵、气韵高。”

〔钓鳌〕 唐·王贞白 《游仙》:“悔与神仙别,思归梦钓鳌。”

〔负鳌〕 唐·骆宾王《钓矶应诘文》:“蹲会稽而沈犗者,鲍肆之徒也;踞沧海而负鳌者,渔父之事也。”

〔巨鳌〕 清·黄景仁《满庭芳》:“道巨鳌钓去,海欲西流。正拟乘风归也,奈三山,破碎难留。”

〔连六鳌〕 宋·苏轼《曹既见和复次韵》:“偶然连六鳌,便谓此手妙。”

〔灵鳌〕 三国·曹植《远游篇》:“灵鳌戴方丈,神岳俨嵯峨。”

〔六鳌〕 唐·李白 《登高丘而望远海》:“六鳌骨已霜,三山流安在?”

〔龙伯钓〕 清·沈曾植 《简黄公度》:“昨夜偶垂龙伯钓,后书终复雁门踦。”

〔龙伯钓鳌〕 唐·李白 《大猎赋》:“龙伯钓其灵鳌,任公获其巨鱼。”

〔一钓十五鳌〕 清·黄尊宪《感事》之三:“忽然大陆出平地,一钓手得十五鳌。”


【词语龙伯钓鳌】  成语:龙伯钓鳌汉语词典:龙伯钓鳌

猜你喜欢

  • 接袂成帷

    《战国策.齐策一》:“临淄之途,车毂击,人肩摩,连衽成帷,举袂成幕,挥汗成雨。”袂:衣袖。帷:帷幕。衣襟可以连接成帷幕。后因以“接袂成帷”形容城市繁华,人口众多。唐.张说《唐陈州龙兴寺碑》:“翿东门之

  • 君章拒猎

    ①拒关

  • 白帝子

    源见“赤帝子”。传说汉高祖刘邦为赤帝子,秦统治者为白帝子。赤帝子斩杀白帝子,表示汉当灭秦。后因以“白帝子”借指被推翻的王朝。古直《吊赵伯先先生》诗:“当径谁歼白帝子,临风我恸赵王孙。”【词语白帝子】 

  • 河洛图书

    同“河图洛书”。宋张孝祥《代百官进玉牒成书表》:“必亲经财幸,稽春秋简牍之文;故并建殊尤,若河 洛图书之出。”

  • 游鱼出听

    《荀子.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鱼出水面听瑟,夸张瑟音的美妙。“游”:原作“流“,今本改为“沉”。主谓 形容音乐美妙动听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,而流鱼出听,伯

  • 探汤

    《论语.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’”孔子曾以用水去试水冷热来比喻躲避邪恶。如手伸进热水,必然立即退出。后遂用为避恶迅速之典。唐.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》诗:“中原初纵燎,下

  • 洗脚上船

    《三国志.吕蒙传》“劝权夹水口立坞”裴松之注引晋张勃《吴录》:“〔孙权〕欲作坞,诸将皆曰:‘上岸击贼,洗脚入船,何用坞为?’”后以“洗脚上船”谓舟行极为便利。宋岳珂《桯史.郭倪自比诸葛亮》:“君所谓洗

  • 林无静树

    晋.郭璞《幽思》:“林无静树,川无停流。”是以自然景象比喻天地万物都是运动的,绝不会静止不变。

  • 霓裳

    同“霓裳羽衣曲”。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撚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绿腰》。”【词语霓裳】   汉语大词典:霓裳

  • 代工

    《书.皋陶》:“无旷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”孔颖达疏:“天不自治,立君乃治之;君不独治,为臣以佐之。”谓人臣辅佐君王,以代行天之使命。南朝 宋谢瞻《张子房诗》:“伊人感代工,聿来扶兴王。婉婉幕中画,辉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