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黔驴之技

黔驴之技

唐.柳宗元《三戒.黔之驴》:“黔无驴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,至,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(神,此指神奇物)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慭慭然(慭,音yìn,慭慭然,小心谨慎的样子),莫相知。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(噬,咬)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(狎,此指撩拨挑衅),荡倚冲冒(指对驴轻侮戏弄)。驴不胜怒,蹄(踢,作动词用)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(踉,音liáng,跳踉,跳跃)大㘎(㘎,音hǎn,虎怒吼)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噫!形之庞也类有德(德,道德,修养),声之宏也类有能,向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卒不敢取,今若是焉(指如此无能),悲夫!”

“黔之驴”是一个寓言故事。驴子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庞然大物,但实际上并无能力,盛怒之下,也仅能一踢,虎终于发现它”“技止此耳”。其实,社会上那些虚有其表,虚张声势的现象,不一样都是“黔之驴”吗?

后因以比喻炫耀拙劣的伎俩而本领有限,常用以讥讽人不知藏拙,以至取辱或遗笑于他人。

董必武《红岩村题诗》:“结庐在虎穴,纸虎逊黔驴。”这是反用其事的一例。


偏正 黔,今贵州一带。技,技能。黔驴的技能。比喻伎俩拙劣或本领有限。语本唐·柳宗元《三戒·黔之驴》:“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……稍近益狎,荡倚冲冒。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。’因跳踉大㘚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※驴,不读作lú。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无能方面。→鼯鼠技穷 ↔神通广大。也作“黔驴技穷”。


【典源】 唐·柳宗元《三戒》:“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虎见之,尨 (pang) 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蔽林间窥之,稍出近之, 慭(yin)慭然莫相知。 他日, 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,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。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,驴不胜怒,蹄之。虎因喜,计之曰:‘技止此耳!’因跳踉大噉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”

【今译】 贵州地方没有驴,有人用船带进一头,运到却没有用处,于是放在山下。老虎见驴是只庞然大物,认为是神兽。先从林子里悄悄张望,又渐渐挨近,唯恐激怒了它。过了几日,驴一叫,把虎吓了一大跳,急忙跑开,以为驴要吃它,十分恐惧。然而往来观察,觉得驴没什么大能耐。渐渐又习惯了驴的叫声,又在它前后走动,但始终不敢去与它相斗。后来更接近了,去挨碰驴子,驴子很反感,去踢老虎。老虎高兴了,盘算道:“原来就这点本事啊!”于是冲上去将驴扑倒,咬断它的喉咙,吃光它的肉才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徒有其表,本领有限。

【典形】 黔驴、黔驴之技、穷黔驴、三蹄无技。

【示例】

〔黔驴〕宋·陆游《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》:“怨谤相乘真市虎,技能已尽似黔驴。”

〔黔驴之技〕 宋·张孝祥《抚州到任谢执政》:“殚黔驴之技,未答洪私; 致鹈梁之讥,莫逃余责。”

〔穷黔驴〕 清·王摅《寄示昭复昭被》:“两者俱抵滞,技恐穷黔驴。”

〔三蹄无技〕 清·王夫之《读甘蔗生遣兴诗》:“六息何心化北鱼,三蹄无技弄黔驴。”


【词语黔驴之技】  成语:黔驴之技汉语词典:黔驴之技

猜你喜欢

  • 一弹指顷

    《法苑珠林》卷三引《僧祇律》:“二十念为一瞬,二十瞬名一弹指,二十弹指名一罗预,二十罗预名一须臾,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。”后来诗文中多作“一弹指顷”,表示极短的时间。唐白居易《禽虫》诗之八:“何异浮生临

  • 屠羊肆

    源见“屠羊自足”。借指卑贱之业。宋陆游《梦笔驿》诗:“可怜钓鳌客,终返屠羊肆。”

  • 虎头痴

    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:“顾恺之,字长康,小字虎头。”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梁.刘峻注引宋.明帝《文章志》曰:“桓温云:顾长康体中痴黠各半,合而论之,正平平耳。世云有三绝:画绝、才绝、痴绝。”晋顾恺之,小名

  • 八斗

    同“八斗才”。唐赵嘏《广陵答崔琛》诗:“八斗已自传姓字,一枝何足计行藏。”【词语八斗】   汉语大词典:八斗

  • 夏日可畏

    源见“赵日”。形容严酷难当。北周庾信《小园赋》:“非夏日而可畏,异秋天而可悲。”主谓 夏天太阳炎热使人害怕。比喻作风严峻,使人畏惧。语本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:“酆舒问于贾季曰:‘赵衰,赵盾敦贤?’对曰:

  • 曳尾泥涂

    《庄子.秋水》:“庄子持竿不顾,曰:‘吾闻楚有神龟,死已三千岁矣,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。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?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?’二大夫曰:‘宁生而曳尾涂中。’”涂,污泥。后以“曳尾泥涂”比喻

  • 前度刘郎

    据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十一引南朝宋.刘义庆《幽明录》记载说: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剡县人刘晨、阮肇,共入天台山采药,到桃源洞遇到仙女,结为夫妇。至晋武太康年间,二人又重到天台山。后世因称去而复返的人为“前度刘

  • 龟蒙鸭

    源见“能言鸭”。喻指心爱之物。明李梦阳《春日寄题崔学士后渠书屋》诗之五:“是否龟蒙鸭,将无逸少鹅?”

  • 始隗

    源见“黄金台”。指士人得到礼遇、任用。唐韩愈孟郊《斗鸡联句》:“选俊感收毛,受恩惭始隗。”

  • 就猪肝

    源见“食无肝”。谓客居他邑。唐李商隐《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》:“脱身离虎口,移疾就猪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