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鸣珂里

鸣珂里

古代贵官的马以玉作为饰物,行走时玉饰撞击发出响声,这种声音被称为鸣珂。鸣珂的里巷。此典用以形容居官显赫,或以之赞美别人的乡里。简称“鸣珂”。典出唐张嘉贞兄弟事迹。张嘉贞(666-729年),蒲州猗氏(今山西临猗)人。武后时出仕,历任监察御史、兵部员外郎、中书舍人、梁、秦二州都督。玄宗开元年间,擢任宰相。其弟嘉祐,也有才干,始任鄯州别驾,后迁忻州刺史。嘉贞为相后,嘉祐拜右金吾卫将军,弟兄贵盛,人颇忌惮。兄弟二人上朝时,骑从仪仗甚多,鸣珂之声不断,时人称其所居里巷为鸣珂里。

【出典】:

新唐书》卷127《张嘉贞传》4449页:“嘉祐,嘉贞弟,有干略。方嘉贞为相时,任右金吾卫将军,昆弟每上朝,轩盖驺(zàu邹)导盈闾巷,时号所居坊曰‘鸣珂里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、刘禹锡《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》:“忽惊金印驾朱轓,遂别鸣珂听晓猿。” 宋·范成大《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》:“择对鸣珂里,宜家驷马门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新唐书·张嘉贞传》:“嘉祐,喜贞弟,有干略。方嘉贞为相时,任右金吾卫将军,昆弟每上朝; 轩盖驺导盈闾巷,时号所居坊曰:‘鸣珂里’。”【今译】 古代贵官的马以玉为饰物,行走时作响,称为鸣珂。唐代张嘉贞任宰相时,其弟嘉祐为右金吾卫将军。每当兄弟二人上朝,骑从众多,充满里巷,故时人称其所居为“鸣珂里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居官显赫; 也用以尊称他人乡里。

【典形】 珂里、鸣珂、鸣珂里。

【示例】

〔珂里〕 元·白朴《风流子》:“管弦珂里,醉携红袖,灯火夜行。”

〔鸣珂〕 唐·刘禹锡《和南海马大夫闻杨侍郎出守》:“忽惊金印驾朱轓,遂别鸣珂听晓猿。”

〔鸣珂里〕 宋·范成大《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》:“择对鸣珂里,宜家驷马门。”


【词语鸣珂里】   汉语词典:鸣珂里

猜你喜欢

  • 卧游图

    源见“卧游”。指山水画。宋陆游《小阁纳凉》诗:“莫遣良工更摹写,此诗端是卧游图。”

  • 汉妃金屋

    同“阿娇金屋”。唐罗隐《燕》诗:“汉妃金屋远,卢女杏梁高。”

  • 呼癸呼庚

    同“呼庚癸”。明张煌言《放歌》:“藐孤军之屹立兮,呼癸呼庚;予悯此孑遗兮,遂息机而寝兵。”【词语呼癸呼庚】   汉语大词典:呼癸呼庚

  • 攀桂树

    同“攀丹桂”。唐骆宾王《冬日宴》诗:“二三物外友,一百杖头钱……促膝鸾觞满,当炉兽炭然。何须攀桂树,逢此自留连。”

  • 谢家

    《宋书.谢灵运传》:“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,并有故宅及墅,遂移籍会稽,修营别业,傍山带江,尽幽居之美。与隐士王弘之、孔淳之等纵放为娱,有终焉之志……”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在会稽始宁县有继承先人的庄园别墅,他

  • 汾水游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尧治天下之民,平海内之政,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,汾水之阳,窅然丧其天下焉。”后以“汾水游”形容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。南朝 宋谢灵运《从游京口北固应诏》诗:“昔闻汾水游,今见尘外镳。”【

  • 文人相轻

    《文选》卷五二,三国魏曹丕《典论.论文》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傅毅(后汉茂陵人,字武仲,博学能文)之于班固(后汉安陵人,字孟坚,九岁能属文,及长,博贯载籍,续其父班彪所著《汉书》),伯仲之间(即指在

  • 下石

    “落井下石”的省称。比喻乘人之危,再加以打击陷害。唐代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……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挤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阱( ㄐㄧㄥˇ jǐng 井):井。又宋代陆游《感兴》诗:“下石

  • 顾左右而言他

    见〔王顾左右而言他〕。连动 左顾右看,避开话题,说别的事。形容无言对答,支吾其词的神态。语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曰:‘四境之内不治,则如之何?’王顾左右而言他。”《新五代史·唐臣传·安重诲》:“居数

  • 山陵崩

    封建时代称帝王之死。《战国策.秦策》:“王之春秋高,一旦山陵崩,太子用事,君危于累卵。”【词语山陵崩】  成语:山陵崩汉语大词典:山陵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