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乌鹊填桥”。指神话中乌鹊所填架的仙桥。清李渔《导法驾引.次韩夫人原韵》词:“吐出一丝红唇气,世间错认驾星桥,牛 女正无聊。”
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莫我知也夫!’子贡曰:‘何为其莫知子也?’子曰:‘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,知我者其天乎!’”孔子认为世人了解他的很少,子贡说:“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?”孔子说:“我不埋
《国语.晋语二》载:春秋时,晋献公宠幸骊姬,人多巴结骊姬之子奚齐,惟独大夫里克仍亲近不得势的太子申生。优施作歌讽谕他说:“暇豫之吾吾,不如鸟乌。人皆集于苑,己独集于枯。”韦昭注:“集,止也。苑,茂木貌
亦作“舍本而问末”,“舍本事末”,“弃本逐末”。放弃重要的、基本的,而去追求细枝末节。比喻做事不从根本问题下手,而只在细微的事情上用力气。公元前264年,齐王建派使臣问候赵孝成王的母亲赵威后。信还未打
南朝.宋.刘义庆撰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孔融被收(收捕入监),中外惶怖。时融儿大者九岁,小者八岁,二儿故(依然,依旧)琢钉戏,了无遽容。融谓使者曰:‘冀(希望)罪止于身(自身),二儿可得全不?’儿徐进
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与张耳以兵数万,欲东下井陉击赵。赵王、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,聚兵井陉口,号称二十万。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:‘闻汉将韩信涉西河,虏魏王,禽夏说,新喋血阏与,今乃辅以张耳,议
源见“观河皱面”。喻人生易老。明袁宏道《述怀》诗:“寐来趋夜壑,老去皱恒河。”
深切的了解,透彻的见地。《野叟曝言》第一○五回:“幼闻义方,长读经传,崇正辟邪之志,愈坚愈定,时以灭除老佛为念,深知灼见,确然无疑。”参见“真知灼见”。见“真知灼见”。《野叟曝言》105回:“幼闻义方
指韩安国对监狱官吏说:烧完之死灰难道不再燃烧起来吗?后以此典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得志复位。韩安国(?——前127年),字长孺。汉诸侯王梁国成安(今河南临汝)人。初为梁孝王(刘武,汉文帝刘桓之子,汉封诸侯
源见“凿窍”。比喻改变本来的自然面目。《南史.沈麟士传》:“明府德履冲素,留心山谷,是以被褐负杖,忘其疲病。必欲饰混沌以蛾眉,冠越客于文冕,走虽不敏,请附高节,有蹈东海死耳,不忍受此黔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