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鞭石出血

鞭石出血

唐.欧阳询等编修《艺文类聚》卷六引《三齐略记》:“(秦)始皇作石塘(塘,堤;又作桥),欲过海看日出处。时有神人,能驱石下海,石去不速,神辄鞭之,皆流血,至今悉赤。阳城山石尽起立,嶷嶷(音nìnì)东倾,状如相随行。”南朝.梁任昉《述异记》亦有此说记载。

古时,秦始皇架桥要到东海之上观日出,有一神人来帮助架桥,嫌石头下海时太慢,就以鞭挞驱赶,石头竟至流出血来。这个近似神话的故事,反映了秦始皇骄横残暴,为所欲为。

后常用以比喻雄奇神威或横暴恣肆的行为。

唐.李白古风四十八《秦王按宝剑》诗:“秦皇按宝剑,赫怒震威神。逐日巡海石,驱石架沧津。”“逐日”两句,正是暗用架桥观日,鞭石出血的故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祖逖鞭

    源见“祖鞭先著”。借指报国之志,进取之心。周詠《去国吟》:“湖海蹉跎祖逖鞭,闻鸡五夜不成眠。”【词语祖逖鞭】   汉语大词典:祖逖鞭

  • 禹甸

    《诗.小雅.信南山》:“信彼南山,维禹甸之。畇畇原隰,曾孙田之。”毛传:“甸,治也。”朱熹集传:“言信乎此南山者,本禹之所治,故其原隰垦辟,而我得田之。”本谓禹所垦辟之地。后因称中国之地为“禹甸”。宋

  • 彼苍

    《诗.秦风.黄鸟》:“彼苍者天,歼我良人。”孔颖达疏:“彼苍苍者,是在上之天。”后因以代称天。汉蔡琰《悲愤诗》之一:“彼苍者何辜,乃遭此厄祸。”唐孟浩然《行至汉川作》诗:“万壑归于海,千峰划彼苍。”【

  • 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

    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相从,则父母国人皆贱之。”媒约指婚姻介绍者。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旧指青年男女的婚姻须由父母作主,并经媒人介绍。亦单作“父母之命”、“媒妁之

  • 采绶垂艾

    《后汉书.舆服志下》:“诸国贵人、相国皆绿绶,三采,绿紫绀。”《后汉书》卷六十五《张鱼传》:“吾前后仕进,十要银艾。”唐.李贤注:“银印绿绶也,以艾草染之,故曰艾也。”古代以绶(丝带)系官印,银印用艾

  • 秦逐客

    源见“下逐客令”。泛指被贬谪的人。唐李商隐《哭刘司户》诗之二:“有美扶皇运,无谁荐直言。已为秦逐客,复作楚冤魂。”

  • 嬉笑怒骂,皆成文章

    《宋史.苏轼传》:“苏轼尝自谓,作文如行云流水,自行于所当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,虽嬉笑怒骂之辞,皆可书而诵之。”北宋大文学家苏轼,曾自称自己的文章如行云流水,即便是不拘规格信手所写的嬉笑怒骂之辞,都具有

  • 入少出多

    见“入不敷出”。宋·朱熹《行宫便殿奏札三》:“本路土瘠民贫……~,往往例于常赋之外,多收加耗。”

  • 鼎鱼

    源见“鱼游沸鼎”。指处于险境或濒临灭亡的人或事物。唐杜甫《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》:“鼎鱼犹假息,穴蚁欲何逃?”【词语鼎鱼】   汉语大词典:鼎鱼

  • 蓼菜成行

    蓼菜排列成行,比喻可以治小而不能治大。《淮南子.泰族训》:“夫彻于一事,察于一辞,审于一技,可以曲说,而未可广应也。蓼菜成行,甂瓯有提,秤薪而爨,数米而炊,可以治小而未可治大也。”甂( ㄆㄧㄢ p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