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蝉脱壳

金蝉脱壳

金蝉:昆虫名。金蝉成虫时要脱去壳。后因以比喻用计脱身。元代关汉卿《谢天香》杂剧第二折:“便使尽些伎俩,干愁断我肚肠,觅不的个脱壳金蝉这一个谎。”明代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回:“这个叫做‘金蝉脱壳计’:他将虎皮盖在此,他却走了。”


主谓 ①知了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虫的壳,比喻用计脱身。邓贤《中国知青梦》:“汇报是什么? 是……缓兵之计? ~?人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信任和好感顷刻间又被怀疑的阴云所笼罩。”②比喻改换门面,重新展现。瞿秋白《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》:“古代中国文,现在脱胎换骨,改头换面,用了一条~的妙计,重新复活了起来。”※壳,不读作ké。△多用于表示用计脱身。→溜之大吉 逃之夭夭 偷梁换柱 ↔作茧自缚。也作“脱壳金蝉”。


解释金蝉:蝉的美称。蝉在成虫时要脱去以前的壳。后用来比喻趁对方暂时尚未察觉,而制造或利用假象,趁机逃脱。

出处元·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四折:“天也,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?”

元代著名剧作家马致远的《任风子》一剧,写神仙马丹阳度化屠夫任风子的故事。真人马丹阳夜间观气,得知终南山甘何镇有一位姓任的屠户,号风子,有半仙之称,于是便到镇上点化他。马丹阳准备先点化全镇之人断荤食素,以便迫使屠户买卖做不起来,趁任风子前来报复时再引导他入道。任风子后来果然如此行事,他持刀来到草庵,要杀马丹阳,却反被马丹阳的护法神所杀。他向马丹阳索要头颅,马丹阳让他自己摸摸,头仍在自己身上,于是猛然醒悟,自愿随真人出家。马丹阳命他担水浇菜园,诵经修道,他的老婆带着孩子来找他,他又在菜园中摔死了幼子,休弃了娇妻。马丹阳见他功行将至,打算再叫他看清尘世俗事的真相,然后引渡他归于正道。于是幻化出他摔死的小孩来杀他,任风子在小孩让他交出自己的头颅时说:“老天啊,我什么时候才能金蝉脱壳?”最终,任风子尽去酒、色、财、气和人、我、是、非对修行的羁绊,修成了正果。

近义瞒天过海

反义瓮中捉鳖

例句

等警察包围那个匪巢时,匪徒们已用金蝉脱壳之计溜走了。


【词语金蝉脱壳】  成语:金蝉脱壳汉语词典:金蝉脱壳

猜你喜欢

  • 芒刺在背

    芒刺,草木茎叶、果壳上的小刺。芒刺扎在人的后背,比喻人的心情畏忌不安。典出《汉书·霍光传》。霍光(?-前68年),字子孟,河东平阳(今山西临汾西南)人,西汉大臣。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。武帝时

  • 骑驴索句

    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七:“唐相国郑綮有诗名,本无廊庙之望……或曰:‘相国近有新诗否?’对曰:‘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,此处何以得之?’盖言平生苦心也。”后用为苦吟的典故。亦谓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唤起诗情,

  • 岁阴

    古代以干支纪年,十干叫“岁阳”,十二支叫“岁阴”。《尔雅.释天》:“太岁在寅曰摄提格,在卯曰单阏,在辰曰执徐,在巳曰大荒落,在午曰敦牂,在未曰协洽,在申曰涒滩,在酉曰作噩,在戌曰阉茂,在亥曰大渊献,在

  • 胥怒

    同“胥涛”。清赵执信《雨中钱塘登舟》诗:“潮如万山雪,胥怒殊未休。”

  • 绣衣持斧

    汉武帝时,在泰山、琅玡等郡发生了百姓聚众造反等事件,地方官府缉捕镇压不力。汉武帝派遣暴胜之等人,以直指使者身分穿上锦绣官袍,手执利斧,率兵镇压。“直指”意为处事公正,不循私情;“绣衣”表示朝廷派遣的尊

  • 提携剑铗

    源见“冯驩弹铗”。感叹怀才不遇。宋 陈人杰《沁园春.送郑通父之吴门谒宋使君》词:“春风渐到梅枝,算我辈荣枯应似之。莫提携剑铗,悲歌一曲;摩挲髀肉,清泪双垂。”

  • 祭鸟

    《逸周书.时训》:“处暑之日,鹰乃祭鸟。”朱右曾校释:“杀鸟而不即食,如祭然。”又《礼记.月令》:“〔孟秋之月〕凉风至,白露降,寒蝉鸣,鹰乃祭鸟。”郑玄注:“鹰祭鸟者,将食之示有先也。既祭之后不必尽食

  • 罗含兰菊

    源见“罗含黄菊宅”。称颂地方官员德行高洁。唐李商隐《上河东公谢辟启》:“是以艮背却行,求心自处,罗含兰菊,仲蔚蓬蒿。见芳草则怨王孙之不归,抚高松则叹大夫之虚位。”

  • 蜀丁

    同“蜀郡五丁”。宁调元《秋兴十什》之四:“纵有蜀丁蛇岂拔,化为精卫海难填。”

  • 羊车到

    《晋书.胡贵嫔传》:“〔晋武帝〕常乘羊车,恣其所之,至便宴寝。宫人乃取竹叶插户,以盐汁洒地,而引帝车。”《南史.潘淑妃传》亦载,则以为潘淑妃事。羊车,宫中用羊牵引的轻便小车。后因用“羊车到”表示帝王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