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道听途说

道听途说

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,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一种作风。他说,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,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。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序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。街谈巷语,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

并列 路上听来的话。指无根无据的传说。语本《论语· 阳货》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”。叶永烈《是是非非“灰姑娘”》:“我在写作中,也犯过不调查研究的错误,凭~地写了,结果教训很深。”△用于传闻方面。→齐东野语 街谈巷语 捕风捉影 ↔言之凿凿 凿凿有据 目击耳闻耳闻目睹 真知灼见。也作“道听涂说”。


解释道、途:道路。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
出处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

论语·阳货》里记载,孔子告诫自己的学生说,在道路上听说,又在道路上传播,这是有德行的人应该废弃的。

吕氏春秋·察传》也说:“听到他人的言论不可不考察,因为很有可能经过多次传播撒布,白的已经变成了黑的,黑的已经变成了白的。狗像玃,玃像马猴,马猴像人,很有可能据此类推出狗像人的结论,其实人和狗相差很远。所以听到传说然后去考察才是正确的,听了后不加考察,还不如不听。”接着又讲了三个故事:其一,鲁哀公听到“乐正夔一足”这话,以为是说音乐官员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,就问孔子这话是否真实。孔子说,这话本来的意思是说,音乐具有强大的教化人民的功能,而夔这个音乐长官又非常称职,所以治理天下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。因此“夔一足”,不是说“夔只有一只脚”,而是说“夔一个人就足够了”。其二,宋国一户姓丁的人家没有井,他家里常年有个人住在外面专职挑水。等家里打了一口井后,家里人告诉别人:“吾穿井得一人。”有人听到后,传说道:“丁家人在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个人。”全国人都谈论起这件事,宋国国君也听说了。国君派人问丁氏,丁氏回答说:“我是节省了一个劳力,而不是从井里得到了一个人。”其三,孔子的弟子子夏要到晋国,路过卫国,听到有人读史书的时候说:“晋师三豕涉河。”子夏就说:“不对啊,是己亥过河。因为‘己’和‘三’字形相近,‘豕’与‘亥’字形相近,因此弄错了。”到了晋国一问,果然是“晋国军队在己亥日渡河”。

例句

作为记者,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,掌握第一手材料。事实表明,道听途说往往是不可靠的。


【词语道听途说】  成语:道听途说汉语词典:道听途说

猜你喜欢

  • 无人之境

    参见:无人之地【词语无人之境】  成语:无人之境汉语大词典:无人之境

  • 总角之好

    《诗经.卫风.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宴宴。”总角:小髻,古代未成年的儿童头发扎成的小髻。“总角之好”指童年时要好的朋友。后因以“总角之好”为童年时的好朋友之典故。《三国志.吴书.周瑜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

  • 傅说舟

    源见“傅说霖”。称美宰辅大臣。唐白居易《宿裴相公兴化池亭》诗:“孙弘阁闹无闲客,傅说舟忙不借人。”【词语傅说舟】   汉语大词典:傅说舟

  • 谷口躬耕

    同“谷口耕”。闽徐夤《偶书》诗:“市门逐利终身饱,谷口躬耕尽日饥。”【词语谷口躬耕】  成语:谷口躬耕汉语大词典:谷口躬耕

  • 乞东郭

    同“乞墦”。宋杨万里《张功父请祠甚力简以长句》:“卖身长须仍赤脚,忍向墦间乞东郭。”

  • 武昌柳

    《晋书.陶侃传》:“〔侃〕尝课诸营种柳,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。侃后见,驻车问曰:‘此是武昌西门前柳,何因盗来此种?’施惶怖谢罪。”后以“武昌柳”泛称杨柳。唐孟浩然《泝江至武昌》诗:“行看武昌柳,仿

  • 琴高骑鱼

    晋.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一:“琴高,赵人也。能鼓琴。为宋康王舍人。行涓、彭之术,浮游冀州、涿郡间,二百余年。后辞入涿水中,取龙子。与诸弟子期之,曰:‘明月皆洁斋,候于水旁,设祠室。’果乘赤鲤鱼出,来坐祠中

  • 平子游都

    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张衡字平子,南阳西鄂人也。世为著姓。祖父堪,蜀郡太守。衡少善属文,游于三辅,因入京师,观太学,遂通《五经》,贯六艺。”“安帝雅闻衡善术学,公车特征拜郎中,再迁为太史令。”东汉张衡

  • 习家池沼

    同“习家池”。唐贾岛《行次汉上》诗:“习家池沼草萋萋,岚树光中信马蹄。”

  • 虎尾春冰

    《易.履》:“履虎尾,不咥人,亨。”王弼注:“履虎尾,言其危也。”《书.君牙》:“心之忧危,若蹈虎尾,涉于春冰。”孔传:“虎尾畏噬,春冰畏陷,危惧之甚。”后因以“虎尾春冰”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。宋朱熹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