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远水不救近火

远水不救近火

比喻缓不济急。战国初年,鲁穆公分别派群公子到晋、楚各国作官,而唯独不派人到近邻齐国。鲁大夫犁鉏对鲁穆公说,如果一个孩子掉到水里,我们从越国请人来救,即使那个越国人善于游泳,孩子也无法救活。如果我们这里发生火灾,而从东海取水灭火,海水虽然很多,也扑不灭大火,因为时间来不及,远水不救近火啊!现在晋、楚两国虽强,可却没有齐国距离我们近,一旦有难,谁来救援我们呢?

【出典】:

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,或宦于荆。犁鉏曰:‘假人于越而救溺子,越人虽善游,子必不生矣。失火而取水于海,海水虽多,火必不灭矣,远水不救近火也。今晋与荆虽强,而齐近,鲁患其不救乎?”

【例句】:

周书·赫连达传》:“达又曰:‘此皆远水不救近火,何足道哉?’”


主谓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失火而取水于海,海水虽多,火必不灭矣。~也。”《野叟曝言》108回:“惟白兄所谋,似得两全之道,而~,亦东宫所不乐闻。”△贬义。比喻费时的办法救不了眼前之急。→远水救不得近渴。也作“远水救不着近火”、“远水救不得近火”、“远水难救近火”。


【词语远水不救近火】  成语:远水不救近火汉语词典:远水不救近火

猜你喜欢

  • 魏宫烛台

    晋.王嘉《拾遗记》卷七《魏》:“文帝(曹丕)所爱美人姓薛,名灵芸。……又筑土为台,基高三十丈,列烛于台下,名曰烛台,远望如列星之坠地。……”魏文帝曹丕为了讨好美人,修了土台,高三十丈,台上遍列火烛,名

  • 东墙窥

    同“东墙窥宋”。陶牧《一粟以无题四首见视别广其意》诗之一:“多情久作东墙窥,盼到春风日已昏。”

  • 挂冕

    同“挂冠”。北齐祖鸿勋《与杨休之书》:“东都有挂冕之臣,南国见捐情之士。”《春在堂随笔》卷二引《唐开成五年往生碑》:“遗民挂冕,康乐投簪,史氏称之,其风不泯。”【词语挂冕】   汉语大词典:挂冕

  • 百马伐骥

    百匹凡马向一匹千里马进攻。比喻众愚攻一贤。《管子.霸言》:“诸侯合则强,孤则弱。骥之材而百马伐之,骥必罢矣。”罢:通“疲”。【词语百马伐骥】  成语:百马伐骥汉语大词典:百马伐骥

  • 张绪

    源见“张绪风流”。本指风流可爱的张绪,后多以形容垂柳轻盈柔美,飘逸多姿。唐李山甫《柳》诗之四:“假饶张绪如今在,须把风流暗里销。”宋毛滂《蓦山溪.杨花》词:“墙阴苑外,一片落谁家。叶依依,烟郁郁,依旧

  • 绳枢

    以绳子系户枢,形容极贫穷的人家。《汉书.陈胜传论》:“陈涉,瓮牖绳枢之子,甿隶之人。”甿( ㄇㄥˊ méng 萌):农民。南朝梁刘峻《广绝交论》:“则有穷巷之宾,绳枢之士。”【词语绳枢】   汉语

  •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

    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。 古人把培养英才看作是人生一大乐事。语出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孟子曰:‘君子有三乐,而王天下不与存焉。父母俱存,兄弟无故,一乐也;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;得天

  • 回车陇坂

    同“回车阪”。清张问陶《宜沟晓发覆车》诗:“回车陇坂空怀古,折臂公卿那道吾!”

  • 寅清

    《书.舜典》:“夙夜惟寅,直哉惟清。”后世多以“寅清”为官吏箴戒之辞,谓言行敬谨,持心清正。宋杨万里《樱桃》诗:“天上荐新旧分赐,儿童犹解忆寅清。”明李东阳《送董礼部尚矩还南京》诗:“谁言省署寅清地,

  • 识微见远

    同“识微”。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十一:“是时海禁初开,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。”并列 能看到事物的苗头而察知它的发展前途。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11:“是时海禁初开,恭恪此奏可谓~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