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臧穀亡羊”。喻尽行亡失。元尹廷高《会稽古陵》诗:“牧竖亡羊千古恨,九疑山下一沾衣。”
掌握分寸中肯不偏。《礼记.中庸》:“舜其大知也与?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。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”舜喜欢亲自调查,又善于洞察近臣的报告,掌握其太过和不及两个方面的情况,因而处理事情能正确中肯。并
见〔不习为吏,视已成事〕。
南朝.梁.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五月五日,四民并蹋百草,又有斗百草之戏。采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以避毒气。”古代民俗,於五月五日外出,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,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。后常用为节日郊游之典。宋.
《后汉书》卷七十四上《袁绍传》:“卓按剑叱绍曰:‘竖子敢然!天下之事,岂不在我?我欲为之,谁敢不从!’绍诡对曰:‘此国之大事,请出与太傅议之。’卓复言‘刘氏种不足复遗’。绍勃然曰:‘天下健者,岂惟董公
汉代司马迁《史记.乐书》:“后伐大宛,得千里马,马名蒲梢,次作以为歌。歌诗曰:‘天马来兮从西极,经万里兮归有德。承灵威兮降外国,涉流沙兮四夷服。’”汉武帝派兵伐大宛,得到一匹宝马,据说能日行千里,名曰
汉刘向《说苑.建本》:“晋平公问于师旷曰:‘吾年七十,欲学恐已暮矣。’师旷曰:‘何不炳烛乎……臣闻之,少而好学,如日出之阳;长而好学,如日中之光;老而好学,如炳烛之明。’”后因以“炳烛”比喻老而好学。
《庄子.徐无鬼》:“夫逃虚空者……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成玄英疏:“忽闻他人行声,犹自欣悦。”后因以“空谷足音”比喻极难得的音信或言论。明宋濂《送戴原礼还浦阳序》:“后世官寖失职,故于其术每择之不精,
亡,同“忘”,指彼此忘记年岁的长幼,而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。《后汉书.祢衡传》:“融亦深爱其才,衡初弱冠,而融年四十,遂与为交友。”又作“亡年交”。《南史.何逊传》:“南乡范云见逊对策,大相称赏,因结
朋友之间以道义相结合。语出《论语.乡党》朱熹注:“朋友以义合。”鲁迅《花边文学.朋友》:“‘朋友以义合者也’,但我们向来常常不作如此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