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赵氏孤儿

赵氏孤儿

指晋国(今山西西南部)权臣屠岸贾(gǔ股)借故诛杀赵氏满门,赵朔的小儿被人辗转救出,长大后杀屠岸贾报仇,重振赵氏门户。后以此典比喻忠心为人,救难解危;或比喻亡国之痛。晋景公三年(前597年),大夫屠岸贾借故诛杀赵氏满门, 杀死赵朔、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等,诛灭了赵氏家族。赵朔的妻子是晋成公的姐姐,怀孕有遗腹子,便跑到晋景公的宫中躲藏。赵朔原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(chǔ jiù楚就),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:“您为什么不随赵朔死?”程婴说:“赵朔的夫人怀有遗腹子,如果有幸生个男孩,我抚养他;倘若是个女孩,我再慢慢死吧。”过了不久,赵朔的夫人生个男孩。屠岸贾听到消息,就到宫中搜查。夫人把婴儿藏在裤裆里,祷告说:“赵氏宗族要灭绝的话,你就哭叫;倘若赵氏不该绝后,你就不出声。”到搜查之时,婴儿竟然没有啼叫。一次,公孙杵臼说:“抚养孤儿成长与殉死相比较哪个难?”程婴说:“死容易,抚养孤儿成人难。”公孙杵臼说:“赵氏先君待您厚道,您就尽力承担那件难事,我担当容易的,让我先死。”于是两人商量弄来别人的一个婴儿背着,裹着华丽之婴儿被带,藏躲在深山中。屠岸贾闻讯,误以为真是赵氏孤儿,遂派诸将杀死公孙杵臼和假孤儿。诸将认为赵氏孤儿确实已死,都很高兴。然而赵氏的真孤儿已被程婴带到深山躲藏起来。后来晋景公和韩厥商量立赵氏孤儿,把他召回来藏在宫中。将军们进宫探问晋景公病情,晋景公利用韩厥拥有之兵力胁迫诸将会见赵氏孤儿。赵氏孤儿名叫武。于是晋景公令赵武、程婴一一拜谢诸将,诸将反过来和程婴、赵武一起进攻屠岸贾,灭了他的全族。晋景公又象过去对待赵氏那样赐予赵武田地和城邑。此典又作“山窜赵武”、“赵孤”、“婴杵”、“赵氏孤”、“程婴忍死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43《赵世家》1783、1784、1785页:“晋景公之三年,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。”“杀赵朔、赵同、赵括、赵婴齐、皆灭其族。赵朔妻成公姊,有遗腹,走公宫匿(nì泥,隐藏)。赵朔客曰公孙杵臼,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:‘胡不死?’程婴曰:‘朔之妇有遗腹,若幸而男,吾奉(事奉;抚养)之;即女也,吾徐死耳。’居无何,而朔妇免(同“娩”)身,生男。屠岸贾闻之,索于宫中。夫人置儿绔(kù库,同“裤”)中,祝曰:‘赵宗灭乎,若号(háo豪,大声哭喊);即不灭,若无声。’及索,儿竟无声。”“公孙杵臼曰:‘立孤与死孰难?’程婴曰:‘死易,立孤难耳。’公孙杵臼曰:‘赵氏先君(赵朔)遇子厚,子强(qiǎng抢,勉强)为其难者,吾为其易者,请先死。’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,衣以文葆(bǎo保,文绣华丽之婴儿被带),匿山中。”“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氏孤儿,召而匿之宫中。诸将入问疾,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。赵孤名曰武。”“于是召赵武、程婴遍拜诸将,遂反与程婴、赵武攻屠岸贾,灭其族。复与赵武田邑如故。”

【例句】:

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诞公遗嗣,崎岖怀挟,山窜赵武,家藏李燮。” 宋·辛弃疾《六州歌头》:“君不见韩献子,晋将军,赵孤存。” 明·陈子龙《会葬夏瑗公》:“自伤旧约惭婴杵,未敢题君堕泪碑。” 明·夏完淳《细林夜哭》:“家世堪怜赵氏孤,到今竟作田横客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晋景公之三年,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。……赵朔妻成公姊,有遗腹,走公宫匿。赵朔客曰公孙杵臼,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:‘胡不死?’程婴曰:‘朔之妇有遗腹,若辜而男,吾奉之; 即女也,吾徐死耳。’居无何,而朔妇免身,生男。屠岸贾闻之,索于宫中。夫人置儿绔中,祝曰:‘赵宗灭乎,若号; 即不灭,若无声。’及索,儿竟无声。……公孙杵臼曰:‘立孤与死孰难?’程婴曰:‘死易,立孤难耳。’公孙杵臼曰:‘赵氏先君遇子厚,子强为其难者,吾为其易者,请先死。’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,衣以文葆,匿山中。……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,皆喜。然赵氏真孤乃反在,程婴率与俱匿山中。……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,召而匿之宫中。诸将入问疾,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且赵孤。赵孤名曰武。……于是召赵武、程婴遍拜诸将,遂反与程婴、赵武攻屠岸贾,灭其族。复与赵武田邑如故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晋景公三年,大夫屠岸贾想诛灭晋大臣赵朔一族,将赵朔及赵氏成年男子俱杀死,只有赵朔之妻逃入宫中藏匿,生下一子。赵朔友人程婴与门客公孙杵臼定计保存赵氏后代,以假换真,公孙杵臼舍身与假孤儿一同被杀,程婴躲进山中,抚养赵氏孤儿。十五年之后,程婴与赵氏孤儿赵武通过大臣韩厥见到景公,借诸将进宫问疾之机,逼迫诸将一同攻打屠岸贾,将屠氏灭族。赵武又恢复封邑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忠心为人,救难解危; 或用以表现家国亡灭之痛。

【典形】 程婴忍死、山竄赵武、婴杵、赵孤、赵氏孤、程婴之忠、匿赵武。

【示例】

〔程婴忍死〕 清·归庄《读郑所南心史》之五:“程婴忍死难存赵,去病忘家未灭奴。”

〔山竄赵武〕 北周·庾信《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》:“诞公遗嗣,崎岖怀挟,山竄赵武,家藏李燮。”

〔婴杵〕 明·陈子龙《会葬夏瑗公》:“自伤旧约惭婴杵,未敢题君堕泪碑。”

〔赵孤〕 宋·辛弃疾《六州歌头》:“君不见韩献子,晋将军,赵孤存。”

〔赵氏孤〕 明·夏完淳 《细林夜哭》:“家世堪怜赵氏孤,到今竟作田横客。”


【词语赵氏孤儿】   汉语词典:赵氏孤儿

猜你喜欢

  • 鹍化

    同“鲲化”。鹍,通“鲲”。唐李商隐《为荥阳公桂州署防御等官牒.卢韬》:“右件官,族茂燕 台,誉高藩阃,未从鹍化,聊屈鸾栖。”【词语鹍化】   汉语大词典:鹍化

  • 续貂

    源见“狗尾续貂”。喻指滥竽充数的官吏。明刘基《夜坐有怀呈石末公》诗:“雄豪窃据皆屠狗,功业舆台总续貂。”亦比喻续加的不及原有的。常用作自谦之词。宋曾巩《寄留交代元子发》诗:“倚玉讵应公论许,续貂还恐邑

  • 天用莫如龙

    《史记.平准书》:“以为天用莫如龙,地用莫如马,人用莫如龟。”“天用莫如龙”,指在天飞行没有比龙更好的东西。唐.杜甫《遣兴五首》其一:“天用莫如龙,有时系扶桑。”此用《史记》成句,谓六龙驾驭的日车,有

  • 长门深闭

    源见“长门赋”。比喻遭受冷落。宋周邦彦《水龙吟.梨花》词:“传火楼台,妒花风雨,长门深闭。”

  • 犯而不校

    《论语.泰伯》:“曾子曰:‘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;犯而不校,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’”犯,冒犯。校,计较。这段话的意思是:曾子说:“自己有能也可以求教于不能的人;自己多知还要请教少

  • 饥餐渴饮,夜住晓行

    饿了进食,渴了饮水,夜晚投宿,天明上路。 旧小说中熟语。形容旅客长途劳碌奔波情景。语出《清平山堂话本.阴骘积善》:“(林积)母病愈,不免再往学中。在路饥餐渴饮,夜住晓行,无路登舟。”《水浒全传》二回

  • 剑决浮云

    参见:截云

  • 孔融尊

    源见“北海尊”。指饮宴。唐罗隐《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》诗:“香暖几飘袁虎扇,格高长对孔融尊。”

  • 嵇向

    《晋书.向秀传》载:嵇康和向秀两人曾在山阳为邻,共同锻铁,相交甚厚。嵇康被杀,向秀作《思旧赋》相追念。后因以“嵇向”借指挚友及其深厚的友谊。唐钱起《客舍赠郑贲》诗:“嵇 向林庐接,携手行将归。”【词语

  • 认奴作郎

    将奴仆误认作主人。明代矍汝稷《指月录》:“香严义端禅师,僧问:‘某今辞和尚,未审有何指示?,师曰:‘礼拜著。’僧礼拜,师曰:‘礼拜一任礼拜,不得认奴为郎。’”兼语 把奴仆当作郎君。比喻是非混淆,昏愦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