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诲淫诲盗

诲淫诲盗

亦作“诲盗诲淫”。原指咎由自取。背负财物的人,身份低贱,乘坐车辆,与身份不相称,就会招来强盗的抢劫了。粗心大意,不保管好财物,等于教唆偷盗。一个女人,打扮的过于妖艳,是教唆淫乱。后世用以泛指引诱人犯盗窃奸淫作恶。

【出典】:

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子曰:作《易》者其知盗乎?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致寇至。’负也者,小人之事也;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;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夺之矣!上慢下暴,盗思伐之矣!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,《易》曰:‘负且乘,致寇至,’盗之招也。”

【例句】:

近代·朱自清《论雅俗共赏》:“‘诲淫’、‘诲盗’,只是代表统治者的利益的说话。”


并列 原来是祸由自招的意思。后来用以表示教唆、引诱人家干淫秽、偷盗的事情。语本《易经·系辞上》: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孔颖达疏:“若慢藏财物,守掌不谨,则教诲于盗者,使来取此物。女子妖冶其容,身不精悫,是教诲淫者,使来淫己也。”爱新觉罗·溥仪《我的前半生》9章:“文化方面是腐败的,电影也是~的多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形容不良教唆。→诲奸导淫。也作“诲盗诲淫”。


诲淫诲盗”指引诱别人去干淫邪偷盗之事。亦作 “诲盗诲淫”。

《易·系辞上》: “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”疏: “若慢藏财物,守掌不谨,则教诲于盗者,使来取此物。女子妖冶其容,身不精悫( què,谨慎) 是教诲淫者,使来淫己也。”意思很明白: 自己保管财物不慎,无异诱人来偷; 女子打扮过分妖冶艳丽,无异诱人来狎玩调戏。“诲”,教诲,此为 “教”,引申 “诱”。

诲淫诲盗”原意为祸由自招,同现在的常用义不同,为什么其原意为自招其祸呢?

“诲”通 “悔”。《管子·大匡》: “管仲曰: ‘吾君惕,其智多诲。’”戴望校正引王引之曰: “诲与悔同……管仲言吾君之为人惕,及自知其过,则必多悔,悔则必能自反。”( “其智多诲”, “智”同“知”,“诲”通 “悔”。)

因此,“诲淫诲盗”犹言 “悔淫悔盗”。后悔淫盗之事,说明淫盗之事乃自己造成。淫盗必有祸,所以 “诲淫诲盗”本指祸由自招之义。然此义今已废而不用,而用其字面所示意义。


【词语诲淫诲盗】  成语:诲淫诲盗汉语词典:诲淫诲盗

猜你喜欢

  • 悬车告老

    汉班固《白虎通.致仕》:“臣年七十悬车致仕者,臣以执事趋走为职,七十阳道极,耳目不聪明,跂踦之属,是以退老去避贤者……悬车,示不用也。”因以“悬车告老”指官员年老退休。《旧唐书.李百药传》:“及悬车告

  • 琴下爨

    源见“焦尾琴”。为“爨下琴”的倒置。指劫后馀材。喻指遭遇坎坷仍堪用世的人才。宋韩淲《浣溪沙.次韵昌甫》词:“老我从他琴下爨,故人元是笛亭柯。”

  • 屠龙破千金

    源见“屠龙技”。喻指为了学习高超的技艺、学问而付出巨大的代价。唐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屠龙破千金,为艺亦云亢。”

  • 鲁门鶢鶋

    源见“鲁禽情”。泛指受到不顺其自身情理对待的人或物。鶢鶋,同“爰居”。唐杜甫《白凫行》诗:“鲁门鶢鶋亦蹭蹬,闻道如今犹避风。”

  • 髭撚

    同“撚须”。清李渔《意中缘.露丑》:“我则道哦韵试铿锵,却原来是髭撚太苦逼成凄响。”【词语髭撚】   汉语大词典:髭撚

  • 班姬捐扇

    源见“班姬咏扇”。比喻妇女色衰失宠。俞锷《和韵答亚子重观血泪碑哀剧见柬四章》之四:“歌残玉女窥窗夜,愁绝班姬捐扇时。”

  • 南狐

    同“南董”。明陈与郊《义犬记》一出:“翰林院拗断南 狐笔,傀儡场搬演何朝戏?”【词语南狐】   汉语大词典:南狐

  • 曲柄笠

    形似曲柄车盖的笠。晋代谢灵运出游时,喜欢戴曲柄笠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谢灵运好戴曲柄笠。孔隐士谓曰:‘卿欲希心高远,何不能遗曲盖之貌。’谢答曰:‘将不畏影者,未能忘怀。’”【词语曲柄笠】

  • 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

    挈瓶:提瓶准备汲水。假:借。 指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小聪明,就能谨守住汲器不往外借。 比喻懂得慎其所守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七年》:“人有言曰:‘虽有挈瓶之智,守不假器,礼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挈瓶汲者,喻

  • 披裘公

    参见:披裘负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