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诗书发冢

诗书发冢

庄子.外物》:“儒以诗礼发冢。”郭象注:“诗礼者,先王之陈迹也,苟非其人,道不虚行,故夫儒者乃有用之为奸,则迹不足恃也。”成玄英疏:“是以田恒资仁义以窃齐,儒生诵诗礼以发冢,由是观之,圣迹不足赖。”后因以“诗书发冢”谓口是心非,言行不一致的伪君子作风。宋姜夔《越九歌.旌忠》:“诗书发冢兮嗟彼伧父,父老死兮后生莫知其故。”


偏正 比喻言清行浊、口是心非的伪君子作风。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儒以诗礼发冢。”宋·姜夔《越九歌·旌忠·中管商调》:“~兮嗟彼伧父,父老死兮后生莫知其故。”△贬义。 描写伪君子。↔诗礼传家。也作“诗礼发冢”。


【词语诗书发冢】  成语:诗书发冢汉语词典:诗书发冢

猜你喜欢

  • 遗佚而不怨,阨穷而不悯

    遗佚:谓不被任用。佚,通“逸”。阨:困。悯:忧愁。 身遭遗弃而不怨恨,处境困穷而不忧愁。 形容人的思想旷达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柳下惠不羞污君,不卑小官;进不隐贤,必以其道;遗佚而不怨,阨穷

  • 同甘共苦

    见“分甘共苦”条。并列 甘,甜。共同品尝甘甜与苦味。比喻共患难,同欢乐。语本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罗广斌、杨益言《红岩》:“看见这么多~的战友从窗前走过,女室里一个年轻

  • 绨袍意

    同“绨袍惠”。宋王安石《和耿天骘》:“故人恋恋绨袍意,岂为哀怜范叔寒。”《聊斋志异.嫦娥》:“曩试君心耳,幸绨袍之意犹存。”

  • 亲舍云飞

    同“白云亲舍”。元 龚璛《次韵郑佥事送干寿道之慈湖长》:“亲舍云飞千里白,客篷雨涨一川黄。”

  • 口蜜腹剑

    《资治通鉴.唐玄宗天宝元年》:“李林甫为相……尤忌文学之士,或阳与之善,啖以甘言而阴陷之。世谓李林甫口有蜜,腹有剑。”唐朝李林甫为人口有蜜,腹有剑,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。后以此形容嘴甜心毒,阴险狡诈。明

  • 痛哭新亭

    源见“新亭对泣”。指为国难而忧伤。明陈子龙《秋日杂感》诗:“振衣独上要离墓,痛哭新亭一举杯。”

  • 势判云泥

    源见“云泥”。比喻情况完全不同,区别非常明显。清蒲松龄《代毕刺史覆新城王启》:“小儿终同鱼鹿,不堪比德于金 张;次孙初梦虺蛇,敢劳问名于韦 杜?分连瓜葛,势判云泥。”

  • 鷃鹏

    源见“榆枋之见”。比喻人们志趣、识见不同。元钱选《山居图卷》诗:“鷃鹏俱有意,兰艾不同根。”

  • 悖入悖出

    《礼.大学》:“贷悖而入者,亦悖而出。”后因称财物获得不以正道,又被人巧夺或浪费以尽者为悖入悖出。并列 收入不正者,一定受到不正当的损失。也指胡乱得到的钱,又胡乱地花去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言悖而出

  • 还珠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形容为官清廉,政绩卓著。唐钱起《送李四擢第归觐省》诗:“子孝觉亲荣,独揽还珠美。”清姚祖同《过岭》诗之三:“佩犊思醲化,还珠有治源。”【词语还珠】   汉语大词典:还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