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许由洗耳

许由洗耳

蔡邕琴操.箕山操》:“〔许由字武仲〕以清节闻于大其志,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。于是许由喟然叹曰:‘匹夫结志,固如盘石,采山饮河,所以养性,非以求禄位也;放发优游,所以安己不惧,非亦贪天下也。’使者还,以状报知由不可动,亦已矣。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,乃临河洗耳。樊坚见由方洗耳,问之:‘耳有何垢乎?’由曰:‘无垢,闻恶语耳。’坚曰:‘何等语者?’由曰:‘聘吾为天子。’坚曰:‘尊位何为恶之?’由曰:‘吾志在青云,何乃劣为九州伍长乎?’于是樊坚方且饮牛,闻其言而去,耻饮于下流。”按,晋皇甫谧高士传.巢父》,谓许由告其让位于他,巢父听后以为污其耳,“乃过清冷之水洗其耳”。又《高士传.许由》:“让天下于许由……不受而逃去。齧缺遇许由曰:‘子将奚之?’曰:‘我逃。’”后遂以“许由洗耳”谓隐士志行高洁,远于势利,甘心隐居。《孟子.尽心上》:“古之贤士,何独不然。”汉赵岐注:“乐道守志,若许由洗耳,可谓忘人之势矣。”


【典源】 汉·蔡邕 《琴操·箕山操》:“许由者,古之贞固之士也。尧时为布衣,夏则巢居,冬则穴处,……以清节闻于尧。尧大其志,乃遣使以符玺,禅为天子。于是许由喟然叹曰:‘匹夫结志,固如盘石,采山饮河,所以养性,非以求禄位也; 放发优游,所以安己不惧,非以贪天下也。’使者还,以状报尧,尧知由不可动,亦已矣。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,乃临河洗耳。樊坚见由方洗耳,问之:‘耳有何垢乎?’由曰:‘无垢,闻恶语耳。’坚曰:‘何等语者?’由曰:‘尧聘吾为天子。’坚曰:‘尊位,何为恶之?’由曰:‘吾志在青云,何乃劣为九州伍长乎?’于是樊坚方且饮牛,闻其言而去,耻饮于下流。于是许由名布四海。……后许由死,遂葬于箕山。”魏·嵇康《高士传》亦载,后作“乃临池水而洗其耳,池主怒曰:‘何以污我水?’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,颍水之阳,箕山之下。”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》:“许由字武仲,阳城槐里人也。……尧又召为九州长,由不欲闻之,洗耳于颍水滨。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,见由洗耳问其故。对曰:‘尧欲召我为九州长,恶闻其声,是故洗耳。’巢父曰:‘子若处高岸深谷,人道不通,谁能见子? 子故浮游,欲闻求其名誉,污吾犊口!’牵犊上流饮之。许由没,葬箕山之巅,亦名许由山。”

【今译】 许由 (字武仲) 是古代唐尧时的隐士,夏天巢居,冬天穴处,尧准备将天下让给他,许由不为所动,认为这活污辱了他,去河边洗耳朵,樊坚见许由洗耳,问他:“耳朵有什么污垢吗?”许由说:“没有污垢,只是听了不好的话。”樊问:“是什么话?”许由说:“尧要聘我为天子。”樊说:“天子是尊位,为什么这话不好呀?”许由说:“我志在青云之上,为什么去做那凡俗的九州伍长呢?”樊坚当时正在饮牛,听了这话便离开了,耻于让牛在他下流饮水。又一说为: 尧准备召许由为九州长,由不爱听,去颍水边洗耳。这时他朋友巢父牵牛来饮水,见许由洗耳就问他缘故。许由说:“尧想召我为九州长,我讨厌听这种话,因此来洗耳朵。”巢父说:“你如果隐居在高山深谷中,不与人世来往,谁还能找到你? 这都是因为你轻浮游荡,想博取好名声的结果。脏了我牛的口!”说着把牛牵到上流饮水。许由死后,葬

在箕山上,也称许由山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隐士志行高洁,耻于仕宦,甘心隐居山林。

【典形】 不就尧征、巢由洗耳、遁迹箕山、箕山客、箕颍、临河洗耳、武仲天下让、许由遁、许由耳、洗耳、洗耳高人、洗耳翁、洗渭、尧禅、揖许由、颍水涴清流、颍阳之节、洗耳巢由、箕山高节、南入箕颍、饮水箕山、有耳莫洗、耳本不闻、箕颍客、思洗耳、清节传箕颍。

【示例】

〔不就尧征〕 唐·卢照邻《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》:“临长水而饮犊,不就尧征。”

〔巢由洗耳〕 唐·李白 《笑歌行》:“巢由洗耳有何益,夷齐饿死终无成。”〔遁迹箕山〕 元·白朴《沁园春·监察师巨源将辟予为政》:“唐虞世,也曾闻巢许,遁迹箕山。”

〔箕山客〕 唐·李商隐《览古》:“回头一吊箕山客,始信逃尧不为名。”

〔箕颍〕 唐·骆宾王 《上廉察使启》:“退不能销形地肺,揖箕颍之余芳。”

〔临河洗耳〕 三国·曹植《许由巢父池主赞》:“尧禅许由,巢父是耻,秽其溷听,临河洗耳。”

〔武仲天下让〕 明·陈子龙《萧山许寺作》:“武仲天下让,名与箕山缀。”

〔许由遁〕 唐·白居易《进士策问五道》:“尧让天下而许由遁,周有天下而伯夷饿。”

〔许由耳〕 宋·苏轼《廉泉》:“渔父足岂洁,许由耳何淄?”

〔洗耳〕 三国·曹植《七启》:“河滨无洗耳之士,乔岳无巢居之民。”

〔洗耳高人〕 宋·陆游《秋晚杂兴》之六:“洗耳高人耻见尧,看渠应不受弓招。”

〔洗耳翁〕 唐·李白《古风》之二十四:“世无洗耳翁,谁知尧与跖。”

〔洗渭〕 晋·陆机《演连珠》之七:“是以巢箕之叟,不眄丘园之币; 洗渭之民,不发傅岩之梦。”

〔尧禅〕 明 · 高启 《咏隐逸 · 周党》:“周兴有耻食,尧禅或羞污。”

〔揖许由〕 魏·阮籍《为郑冲劝晋王笺》:“然后临沧州而谢支伯,登箕山以揖许由。”

〔颍水流清流〕 清·吕履恒《许由冢》:“偶使人间知姓字,遂教颍水涴清流。”

〔颍阳之节〕 唐·杨炯《群官寻杨隐居诗序》:“尧帝省方,终全颍阳之节。”


【词语许由洗耳】  成语:许由洗耳汉语词典:许由洗耳

猜你喜欢

  • 见惯司空

    源见“司空见惯”。谓经常看到,不足为奇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媚座》:“妙部新奇,见惯司空自品题。”见“司空见惯”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媚座》:“妙部新奇,~自品题。”【词语见惯司空】  成语:见惯司空汉

  • 飞霜六月

    同“六月飞霜”。元关汉卿《窦娥冤》三折:“你道是暑气暄,不是那下雪天,岂不闻飞霜六月为邹衍?”述补 在六月暑天里下起了霜雪。喻指蒙受冤屈的悲愤,感动了上天。比喻有极大的冤狱。语本唐·张说《狱箴》:“匹

  • 山阴帖

    源见“换鹅书”。指王羲之写的《黄庭经》。元于立《寄卢益修》诗:“剡水舟回应载雪,山阴帖在可笼鹅。”

  • 丘壑之念

    源见“一丘一壑”。指隐逸的心愿。金王若虚《茅先生道院记》:“予世之散人也,才能无取于人,而功名不切于己,虽寄迹市朝,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。”

  • 分香

    同“分香卖履”。唐罗隐《邺城》诗:“英雄已到分香处,能共常人较几多?”【词语分香】   汉语大词典:分香

  • 颜子食一箪

    源见“箪瓢陋巷”。形容读书人生活清贫。唐白居易《效陶潜体》诗之九:“原生衣百结,颜子食一箪。”

  • 妒妇津

    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皋诺记上.妒妇津》:“临清有妒妇津,相传言,晋大始中,刘伯玉妻段式,字明光,性妒忌。伯玉尝于妻前诵《洛神赋》,语其妻曰:‘娶妇得如此,吾无憾矣!’明光曰:‘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轻我

  • 鸿爪留雪

   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曹贞吉《百字令.朱锡鬯过访不值怅然有寄》词:“思君一话,瞥然鸿爪留雪。”

  • 反复字

    晋.葛洪《抱朴子.外篇》卷五十二《自叙》:“洪者,君之第三子也……年十有三,而慈父见背,夙失庭训,饥寒困瘁……先人典籍荡尽,农隙之暇无所读。乃负笈徒步行借。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,益破功日伐薪卖之,以

  • 方伯

    一方诸侯之长。《礼记.王制》:“千里之外,设方伯:五国以为属,属有长;十国以为连,连有帅;三十国以为卒,卒有正;二百一十国以为州,州有伯。”又“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,监于方伯之国,国三人。”郑玄注:“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