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螳螂捕蝉

螳螂捕蝉

庄子.山木篇》:“庄周游乎雕陵(栗园名)之樊(篱),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,翼广七尺,目大运寸(据《庄子集释》注,运,员也。员通圆,故运寸指眼圆一寸。也可释“运”为转动,义同。),感(触)周之颡而集于栗林。庄周曰:‘此何鸟哉,翼殷(大)不逝(往,飞去),目大不睹?’蹇(通褰,音qian揭起)裳躩(音jué,疾)步,执弹而留(伺候)之。睹一蟬,方得美荫而忘其身;螳螂执翳(执木叶以自翳)而搏之,见得而忘其形;异鹊从而利之,见利而忘其真(真指性命,与上身、形义同)。庄周怵然曰:‘噫!物固相累(事物之间,既然相互为利,也必然相互为累忧),二类相召也(一物对于另一物有欲望,此另一物对于第一物说即有招引招致的作用;一物欲侵犯另一物,也难免别一物对自身的侵犯:这就是二物相召的大意。)!’捐弹而反走,虞人(掌管栗园的虞侯)逐而谇(诘问)之(疑为盗栗,故逐而问之)。”

此事又见汉.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十,刘向《说苑.正谏》。

螳螂捕蝉只顾眼前利益,而不知防身后黄雀欲啄食之患。后用比目光短浅,只知追逐眼前利益,而不顾后患。

《警世通言》卷三七:“螳螂正是遭黄雀,岂解提防挟弹人。”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 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吴王欲伐荆,告其左右曰:敢有谏者死!’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,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,露沾其衣,如是者三旦。吴王曰:‘子来! 何苦沾衣如此?’对曰:‘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。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。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黄雀延颈欲啄螳螂,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。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,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。’吴王曰:‘善哉!’乃罢兵。”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亦载。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亦有类似记载。

【今译】 吴王想攻伐楚国,对左右的人说:“敢有进谏的处死!”有位名少孺子的舍人想进谏又不敢,带着弹弓在后园游逛,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,这样一连三个早晨。吴王说:“你来! 何苦这样把衣服都弄湿了?”舍人答道:“后园中有树,树上有蝉,蝉在树上哀鸣吃露水,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。螳螂缩身弯腿想捉蝉,又不知道黄雀就在它身边。黄雀伸长脖子想啄螳螂,可又不知道我在下面要用弹丸射它。这三者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,而不顾自己有后患。”吴王听了说:“对啊!”于是罢兵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只顾眼前利益,而不考虑其后的祸患。

【典形】 黄雀哀、谏楚、惊螳螂、窥螳黄雀、伺螳螂、螳捕蝉、挟丸子、捕蝉之思、患螳螂。

【示例】

〔黄雀哀〕 魏·阮籍《咏怀》 之十一:“一为黄雀哀,涕下谁能禁。”

〔谏楚〕 唐·骆宾王《秋蝉》:“隐榆非谏楚,噪柳异悲潘。”

〔惊螳螂〕 清·揆叙《鹰坊歌》:“食虾原不乏鱼鲔,捕蝉亦复惊螳螂。”

〔窥螳黄雀〕 明·徐渭《铁脚》:“窥螳黄雀事,公子慎金丸。”

〔伺螳螂〕 唐·韦庄 《和郑拾遗秋日》:“人心惊獬豸,雀意伺螳螂。”

〔螳捕蝉〕 元·汪元亨《雁儿落过得胜令归隐》:“物情螳捕蝉,世态蛇吞象。”

〔挟丸子〕 唐·韩愈 《南山有高树行》:“不知挟丸子,心默有所规。”


【词语螳螂捕蝉】  成语:螳螂捕蝉汉语词典:螳螂捕蝉

猜你喜欢

  • 过则勿惮改

    惮( ㄉㄢˋ dàn ):怕。 有了过错,就别怕改正。语出《论语.子罕》:“过则勿惮改。”谢觉哉《不惑集.反省》:“前者躲避现实,有点‘明哲保身’的味道;后者也还看不见‘过则勿惮改’的勇气。”主谓

  • 击唾壶

    同“唾壶击缺”。清归庄《与侯彦舟书》:“弟病废之人,泥涂自甘,顾不能为君击唾壶耳。”【词语击唾壶】   汉语大词典:击唾壶

  • 马革尸

    同“马革裹尸”。清无名氏《偷甲记.甲圆》:“丈夫际遇原难测,戴德应酬马革尸。”

  • 庖羞

    源见“伊尹荷鼎自进”。喻指国政。前蜀杜光庭《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》:“况职主庖羞,须行宰戮;旋司戎伍,每举刑章。”【词语庖羞】   汉语大词典:庖羞

  • 仲舒帷

    源见“目不窥园”。指下帷苦读,学识广博。唐张说《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》诗:“才雄子云笔,学广仲舒帷。”

  • 云间陆士龙

    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荀鸣鹤、陆士龙二人未相识,俱会张茂先坐。张令共语,以其并有大才,可勿作常语。陆举手曰:‘云间陆士龙。’荀答曰:‘日下荀鸣鹤。’”晋人陆云字士龙,荀隐字鸣鹤,二人均为才士。一次在张

  • 白发三千丈

    唐.李白《秋浦歌》:“白发三千丈,缘(因为)愁似个(这么)长。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”后因以“白发三千丈”极言愁思之深。元.无名氏〔中吕.喜春来〕:“伤心白发三千丈,过眼金钗十二行。”

  • 返哺

    同“反哺”。元 萨都剌《溪行中秋玩月》诗:“惟期母寿庄椿逾,有子愿效反哺乌。”【词语返哺】   汉语大词典:返哺

  • 南枝北枝

    唐.白居易《白氏六贴.梅.南枝》:“大庾岭上梅,南枝落,北枝开。”梅南枝向阳,北枝受寒,故开有先后。后比喻苦乐殊异,或用以咏梅。唐.李峤《鹧鸪》诗:“可怜鹧鸪飞,飞向树南枝。南枝日照暖,北枝霜露滋。”

  • 黄花忙

    同“槐花黄,举子忙”。清唐孙华《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》诗:“想当右文全盛日,多士争踏黄花忙。”【词语黄花忙】   汉语大词典:黄花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