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葭莩之亲

葭莩之亲

葭莩(jiāfú夹福):芦苇茎内的白色薄膜。葭莩轻而薄只是附著在芦苇内,比喻远亲。中山靖王刘胜对群臣攻讦同姓诸侯王极为不满,他曾对汉武帝刘彻说:“我虽地位低卑,微薄,仅是一个藩国的小王,但与陛下毕竟是手足兄弟。现在朝中群臣并不是沾亲带故,也谈不到深重的情谊,却相聚起来,结为朋党,攻击宗室诸侯,使皇室成员遭到排斥弃绝,骨肉之情如冰化消释。”后以“葭莩”为典,比喻亲戚关系十分疏远淡薄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53《景十三王传·中山靖王刘胜传》2422、2424页:“天子置酒,胜闻乐声而泣。问其故,胜对曰:‘……臣虽薄也,得蒙肺附(腑);位虽卑也,得为东藩(fān帆,藩国、藩镇),属又称兄。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,鸿毛之重,群居党议,朋友相为,使夫宗室摈(bìn殡)却,骨肉冰释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汉·班固《汉书·鲍宣传》:“侍中驸马都尉董贤,本无葭莩之亲。” 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自诸侯王已下,至于吏民,咸知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。” 南朝梁·沈约《宋书·南郡王(刘)义宣传》:“常谓异姓震主,嫌隙易构;葭莩淳戚,昭亮可期。” 唐·柳宗元《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》:“慕友惭连璧,言姻喜附葭。” 唐·温庭筠《开成五年秋以抱疾不得与乡计自伤书怀》:“浪言辉棣萼,何所托葭莩?” 清·章炳麟《驳康有为论革命书》:“共欢四子,于尧皆葭莩姻娅也。”


偏正 比喻关系已很疏远的亲戚。语出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:“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。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报馆中有个同事,跟徐家有~,托他一打听,居然确有其事。”※莩,不读作piǎo。△多用于写亲戚关系。也作“葭莩之末”。


【词语葭莩之亲】  成语:葭莩之亲汉语词典:葭莩之亲

猜你喜欢

  • 今宵賸把银釭照,犹恐相逢是梦中

    賸把:侭把。賸,一作“剩”。银釭:灯。 今夜相逢,我一个劲地用银灯来照,惟恐仍是相逢在梦境之中。 形容别后重逢的惊喜之情。语出宋.晏几道《鹧鸪天》:“从别后,忆相逢,几回魂梦与君同。今宵賸把银釭照

  • 于我心有戚戚焉

    戚戚:心动貌。焉:文言语气词。 我的心也被说动了呢。 表示别人的话打动了自己的心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夫子言之,于我心有戚戚焉。”清.顾炎武《与友人辞祝书》:“即不能然,而又以此日接朋友之觞

  • 吏部卧瓮

    同“吏部眠”。陈世宜《醉歌》:“吏部卧瓮清漏残,况复飞鸢跕跕瘴疠地。”

  • 取长补短

    原作“绝长补短”,指土地面积、形状。后以此指汲取他人之长,以补充自己不足。滕文公未继位之前,出使楚国途中,路过宋国,拜见孟子。孟子和他讲了自己的性善之说,要他以尧舜之道治天下。后来滕文公回国时又去见孟

  • 尺蠖求伸

    《易.系辞下》(卷四):“尺蠖之屈,以求信(shēn通伸)也;龙蛇之蛰,以存身也。”尺蠖行动时头尾一张一合,一屈一伸。后因以“尺蠖求伸”比喻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先屈后伸或以屈求伸。明.王世贞《鸣凤记》

  • 当笔

    宋高承《事物纪原.师保辅相.当笔》:“《通典》曰:‘肃宗 至德二年三月,宰相分直政事笔,人知十日。德宗 贞元五年五月八日,又分日一人执笔。’迄今为故事曰当笔。”后称主政为“当笔”。《宋史.高宗纪五》:

  • 丘窟

    源见“狐死首丘”。喻指故乡。窟,指狐穴。晋郭璞《平刑疏》:“退未绝其丘窟之顾,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。”南朝 梁沈约《郊居赋》:“伊前世之贵仕,罕纡情于丘窟。”【词语丘窟】   汉语大词典:丘窟

  • 渊明三径

    同“渊明径”。宋姚述尧《好事近.赠王清叔》词:“渊明三径已催归,名利几时足?”

  • 衣火光

    源见“优孟谏葬马”。谓被焚烧。清吴伟业《读史偶述》诗之二二:“平生赐物都燔尽,千里名驹衣火光。”【词语衣火光】   汉语大词典:衣火光

  • 献楚

    同“献玉”。唐元稹《献荥阳公主诗五十韵》:“会将连献楚,深耻谬游燕。”【词语献楚】   汉语大词典:献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