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萧曹

萧曹

辅佐刘邦创建汉朝基业的开国功臣萧何、曹参的合称。萧何(?-前193年)沛县(今属江苏)人。曾为沛县吏。末辅佐刘邦起义。起义军入咸阳,刘邦封汉王,任他为丞相。楚汉战争中,荐韩信为大将,并留守关中,输送士卒粮饷,支援作战。对刘邦战胜项羽、建立汉朝起了重要的作用。后封酂侯。定律令制度,协助高祖消灭韩信、陈豨、英布等异姓诸侯王。曹参(?-前190)沛县(今属江苏)人。曾为沛县狱吏。秦末随刘邦起义,屡立战功。汉朝建立,封平阳侯。曾任齐相九年,并从刘邦击破陈豨、英布。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,百姓安定,称为贤相。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。《汉书·萧何曹参传·赞》说:“萧何、曹参在秦朝时不过是刀笔小吏,当时是碌碌平凡的人,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志节。汉朝兴起,二人依赖刘邦勃兴的光耀,萧何凭着忠诚,谨慎地居守后方,曹参和韩信一起征战。天下安定之后,因百姓痛恨秦朝酷苛的法令,他们就顺应潮流,在政治上除旧布新。萧、曹二人同心协力,于是使汉初天下稳定下来。淮阴侯韩信、淮南王英布等被消灭,只有萧何、曹参拥有功名,地位在群臣之首。”后因以“萧曹”为典,用来咏功臣、将相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39《萧何曹参传》2021、2022页:“赞曰:‘萧何、曹参皆起秦刀笔吏,当时录录未有奇节。汉兴,依日月之末光,何以信谨守管钥,参与韩信俱征伐。天下既定,因民之疾秦法,顺流与之更始,二人同心,遂安海内。淮阴、黥布等已灭,唯何、参擅功名,位冠群臣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李白《猛虎行》:“萧曹曾作沛中吏,攀龙附凤当有时。” 唐·高适《自淇涉黄河中作十三首》之12:“若使学萧曹,功名当不朽。” 唐·杜甫《述古三首》其3:“岂唯高祖圣,功自萧曹来。” 唐·杜甫《咏怀古迹五首》之5:“伯仲之间见伊吕,指挥若定失萧曹。” 唐·白居易《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》:“休明值尧舜,勋业过萧曹。” 唐·杜牧《长安杂题长句》:“舐笔和船欺贾马,赞功论道鄙萧曹。” 唐·罗邺《岁仗》:“可怜四海车书共,重见萧曹佐汉才。” 清·吴伟业《功臣庙》:“鹿走三山争楚汉,鸡鸣十庙失萧曹。”


【词语萧曹】   汉语词典:萧曹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屏风

    《北史.文苑传序》:“后至(北朝齐后主高纬)虽溺于群小(近小人),然颇好咏诗。幼时尝读诗赋语人,云:‘终有解作此理。’不初,因画屏风勑(同勒,命、使的意思)通。”北朝齐后主高纬,自幼喜爱诗赋。曾叫人把

  • 无为而无不为

    无为:顺任自然,不妄为。 一切听其自然,天下就没有什么事办不成。 古代道家在政治上反对变革,希望社会不要有任何作为,天下自然会稳定。语出《老子》三七章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。”同书四八章:“为学日益

  • 北窗人

    同“北窗叟”。唐 周贺《赠皎然上人》诗:“竹庭瓶水新,深称北窗人。”

  • 兼行不悖

    见“并行不悖”。[例]秀美的漓江景色,充分展示了上苍造物的鬼斧神工,让万物~,怎不让人慨叹天公造物的美丽神奇。

  • 封留

    《史记.留侯世家》:“汉六年正月,封功臣。良未尝有战斗功,高帝曰:‘运筹策帷帐中,决胜千里外,子房功也。自择齐三万户。’良曰:‘始臣起下邳,与上会留,此天以臣授陛下。陛下用臣计,幸而时中,臣愿封留足矣

  • 髀肉复生

    又为“髀肉之叹”。由于生活安逸,大腿上赘肉复出。用来表示自叹生活安逸,思图有所作为。刘备(事迹见前“冢中枯骨”条)投奔荆州后,一连几年无争战,生活平平静静。一次他到刘表那儿,中间去厕所,看到大腿上长出

  • 千岩万壑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顾长康从会稽还,人问山川之美,顾云:‘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,草木蒙笼其上,若云兴霞蔚。’”后用“千岩万壑”形容峰峦与山谷极多。唐 谷神子《博异志.阴隐客》:“正立而视

  • 驾轻就熟

    驾轻:赶着轻车。就熟:走熟路。多用以比喻情况熟悉,做起事来容易。陈宏谋(1695-1771年),字汝咨,临桂(今广西桂林市)人。清雍正元年(1723年)进士。乾隆五年(1740年),任江苏按察使。后任

  • 夏馥毁形

    《后汉.党锢传》:“夏馥为党魁,及张俭等亡命,皆被收考,辞所连引,布偏天下。馥乃自剪须变形,隐匿姓名,为冶家傭。亲突烟炭,形貌毁瘁,人无知者。弟静,遇馥不识,闻其言声,乃觉而拜之。”后汉夏馥因党祸而亡

  • 臧文仲窃位

    《论语.卫灵公》:“子曰:‘臧文仲其窃位者与?知柳下惠之贤,而不与立也。’”鲁国的臧文仲不起用展禽(因受封在柳下,故称柳下惠。惠是他的谥号。)。孔子说:“臧文仲知柳下惠之贤,而不起用,不就是窃居其位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