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萋斐贝锦

萋斐贝锦

诗经.小雅.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”

萋斐:花纹错杂的样子。朱嘉集传:“言因萋斐之形,而文致之以成贝锦,以比谗人者因人之小过而饰成大罪也。”后因以“萋斐贝锦”比喻谗言。

唐.房玄龄等《晋书.桓玄传》:“若陛下忘先臣大造之功,信贝锦萋斐之说,巨等自当奉还三封,受戳市朝,然后下从先臣,归先帝于玄宫耳。”


偏正 美丽的如贝壳纹彩的锦缎。比喻陷害人的谗言。语本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;彼谮人者,亦已大甚。”[例]李义府靠阿谀奉承,~,爬上尚书高位,人称“笑中刀”。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奸佞害人方面。也作“贝锦萋菲”、“萋菲贝锦”、“萋菲成锦”。


【典源】《诗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斐兮,成是贝锦。彼谮人者,亦已大甚。”汉·郑玄笺:“喻谗人集作己过,以成于罪,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。”

【今译】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 中写道:“文采相错啊,彩线织成贝纹锦锻。那个进谗的人,实在太过分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故意编造谗言使人获罪。

【典形】 贝锦、成是贝锦、萋成锦、萋斐暗成、巧言成锦、人间多贝锦、似锦、似锦之言、制锦诮、萋斐之人、吟贝锦。

【示例】

〔贝锦〕 清·陈维崧《喜汉槎入关》:“讵料文章遭贝锦,偏教冰雪炼朱颜。”

〔成是贝锦〕 唐·王维《裴仆射济州遗爱碑》:“厚为之礼,则生我羽毛; 小不如意,则成是贝锦。”

〔萋成锦〕 元·揭傒斯《病中初度》:“众忌萋成锦,群言沸似汤。”

〔萋斐暗成〕 唐·李白《雪谗诗赠友人》:“萋斐暗成,贝锦粲然。泥沙聚埃,珠玉不鲜。”

〔巧言成锦〕 唐·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巧言忽成锦,苦志徒食蘖。”

〔人间多贝锦〕 宋·张元千《次赵次张见遗之什韵》:“莫问人间多贝锦,正如天上有参旗。”

〔似锦〕 唐·元稹《酬翰林白学士代书》:“似锦言应巧,如弦数易欺。”

〔似锦之言〕 宋·李清照《上内翰綦公启》:“信彼如簧之说,惑兹似锦之言。”

〔制锦诮〕 明·皇甫汸《过武城言子祠作》:“谅乏操刀资,惧贻制锦诮。”


【词语萋斐贝锦】  成语:萋斐贝锦汉语词典:萋斐贝锦

猜你喜欢

  • 露台费

    同“露台之产”。唐沈佺期《七夕曝衣篇》诗:“汉文宜惜露台费,晋武须焚前殿裘。”

  • 咄咄书空

    源见“殷浩书空”。形容失意、懊恨之态。宋王楙《野客丛书.殷浩失望》:“浩之出,不惟一事无立,而丧师辱国,殆有甚焉。朝野于是大失所望,削爵贬窜,固其宜也,而咄咄书空,不能自遣。”章炳麟《梁园客》诗自注:

  • 槁木死灰

    《庄子.齐物论》:“形固可使如槁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郭象注:“死灰、槁木,取其寂寞无情耳。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,其体中独天真而已。”后因以“槁木死灰”形容对世事无动于衷或毫无生气。《朱子语类》卷六

  • 武城弦

    《论语.阳货》:“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?’”朱熹集注:“弦,琴瑟也。时子游为武城宰,以礼乐为教,故邑人皆弦歌也。”后以“武城弦”指礼乐教化。唐高適《遇卢明府有赠》诗:“

  • 夺笏击贼

    源见“击贼笏”。称颂人臣的忠贞和凛然正气。明李东阳《司农笏》诗:“司农手中无寸铁,夺笏击贼贼脑裂。”【典源】 《旧唐书·殷秀实传》:“明日,(朱)泚召秀实议事,源休、姚令言、李忠臣、李子平皆在坐。秀实

  • 袁公地

    《南史.袁湛传》附《袁粲传》:袁粲子景倩。“加中书令,又领丹阳尹。粲负才尚气,爱好虚远,虽位任隆重,不以事物经怀。独步园林,诗酒自适,家居负郭,每杖策逍遥,当其得意,悠然忘反。郡南一家,颇有竹石,粲率

  • 大旱望云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民望之,若大旱之望云霓也。”赵岐注:“霓,虹也。雨则虹见,故大旱而思见之。”后以“大旱望云”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。宋苏轼《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》:“日与吏民延颈

  • 便然腹

    同“便便腹”。宋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.张文潜》:“王直方《诗话》云:‘文潜人物魁伟,故无己有诗云:‘张侯便然腹如鼓,雷为饥声酒为雨。’”

  • 阿和平蜀

    《旧五代史.僭伪.王建传》:“衍,建之幼子也。建卒,衍袭伪位。……衍既冲騃,军国之政咸委于人。……唐同光三年九月十日,庄宗下制伐蜀,命兴圣宫使魏王(李继岌)为都统,枢密使郭崇韬为行营都招讨。……十一月

  • 泣辜

    源见“神禹泣罪”。指执政首领自责其失。《南齐书.竟陵文宣王子良传》:“禹泣辜表仁,菲食旌约。”亦泛指帝王怜惜罪人。《隋书.于仲文传》:“伏愿垂泣辜之恩,降云雨之施,追草昧之始,录涓滴之功。”【词语泣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