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苌弘化碧

苌弘化碧

《庆子.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(信任)。故伍员流于江(指吴王将他的尸体沉入江中);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

苌弘是春秋时周敬王的大臣刘文公所属的大夫。刘氏与晋范氏世代通婚姻,在晋卿内讧中,苌弘曾帮助过范氏,晋卿赵鞅为此声讨他,晋君怪怨周敬王,周敬王便把苌弘杀死,化碧之事当是后人的演义传说。后因以“苌弘化碧”的典故,比喻忠贞之人遭谗含冤而死;或指为国献身,忠烈精神长存。

元.关汉卿《窦娥冤》杂剧第三折〔耍孩儿〕:“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,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。等他四下里皆瞧见,这就是咱苌弘化碧,望帝啼鹃。”


主谓 苌弘,周时刘文公的大夫,后被周人冤杀,传说血化为碧玉。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,而忠未必信,故伍员流于江,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。”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3折:“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,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。等他四下里皆瞧见,这就是咱~,望帝啼鹃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申诉冤屈赞颂气节。


【典源】 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。”唐·成玄英疏:“苌弘遭谮,被放归蜀,自恨忠而遭谮,遂刳肠而死。蜀人感之,以匮盛其血,三年而化为碧玉,乃精诚之至也。”

【今译】 传说苌弘是周灵王时的臣子,因受人诬陷,被放逐回蜀地,苌弘忠心难伸,满怀怨愤,剖腹自杀。蜀人为之感动,将他的血用柜子藏起来,三年后化为碧玉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忠臣义士为坚持道义、保守节操而死。

【典形】 碧化、碧血、藏碧、苌弘碧、苌弘化碧、苌弘血、化碧、化碧血、千年碧、血碧、化血三年、埋血、血成碧、化苌弘。

【示例】

〔碧化〕 清·陈梦雷《西曹坐系书怀》之二:“虹流此日犹难信,碧化他年倘见心。”

〔碧血〕 元·揭傒斯《闻熊从正呕血亡》:“碧血凝秋万事空,此生无复一尊同。”

〔藏碧〕 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血三年而藏碧,魂一变而成虹。”

〔苌弘碧〕 清·嵇曾筠《寄天津范自牧观察》:“忠魂已化苌弘碧,雪涕君思浩荡初。”

〔苌弘化碧〕 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:“等他四下里皆瞧见,这就是咱苌弘化碧,望帝啼鹃。”

〔苌弘血〕 晋·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碧出苌弘之血,鸟生杜宇之魄。”

〔化碧〕 清·邵长蘅《题冀渭公所藏杨忠愍梅花诗》:“溅血九原仍化碧,批鳞一疏独留丹。”

〔化碧血〕 元·郑元祐《汝阳张御史死节歌》:“孤忠既足明丹心,三年犹须化碧血。”

〔千年碧〕 清·沈磬《陈靖献公祠》:“丹心愿化千年碧,弱息难回百炼刚。”

〔血碧〕 清·赵翼《过文信国祠》:“血碧肯污新赠谥,汗青终照旧题诗。”


【词语苌弘化碧】  成语:苌弘化碧汉语词典:苌弘化碧

猜你喜欢

  • 始宁墅

    《宋书.谢灵运传》:“灵运父祖并葬于始宁县,并有故宅及墅,遂移籍会稽,修营别业,傍山带江,尽幽居之美。与隐士王弘之、孔淳之等纵放为娱,有终焉之志。”“始宁墅”是南朝诗人谢灵运在其父祖并葬的始宁县所建的

  • 鸡虫得失

    唐.杜甫《缚鸡行》诗:“小奴缚鸡向市卖,鸡被缚急相喧争。家中厌鸡食虫蚁,不知鸡卖还遭烹。鸡虫于人何厚薄,吾叱奴人解其缚。鸡虫得失无了时,注目寒江倚山阁。”鸡、虫皆细微琐事,后因以“鸡虫得失”为事属细微

  • 南郭滥竽

    见“滥竽充数”。

  • 伏骥

    《楚辞.九辩》:“骐骥伏匿而不见兮,凤凰高飞而不下。”王逸注:“仁贤幽处而隐藏也。”后以“伏骥”比喻贤者隐居不仕。明 王錂《春芜记.访友》:“纵是埋尘空伏骥,还怜倾盖似登龙。”同“伏枥骥”。清吴嘉纪《

  • 如御大敌

    见“如临大敌”。《太平广记》卷240《李林甫》:“家人警卫,~,其自防也如此。”

  • 耕凿

    源见“击壤歌”。形容百姓辛勤劳动,生活安定。唐太宗《临层台赋》:“肆黎元于耕凿,一文轨于车书。”清查慎行《恩赐新刻御制诗集》诗:“耕凿万方民击壤,《箫韶》九奏帝垂裳。”【词语耕凿】   汉语大词典:耕

  • 戎马生郊

    《老子》第四十六章“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糞,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”此四句大意是:天下如果能够实现“自然无为的思想”之道,天下就会太平,那样就只有赶着马去种田;如果天下不能实现此种道,就永远不会太平,那

  • 柱下史

    312 ① 周代藏书室的长官。老子曾为周柱下史,因以称老子。《史记.老庄申韩列传》:“周守藏室之史也。”《后汉书.张衡传》:“庶前训之可钻,聊朝隐乎柱史。”唐代李贤注引应劭曰:“老子为周柱下史,朝隐

  • 簸秕

    源见“簸之扬之,糠秕在前”。用为出任地方官的谦词。宋 林应炎《嘉定学重修大成殿记》:“以余尝簸秕是邦也,合辞请志岁月。”【词语簸秕】   汉语大词典:簸秕

  • 梦周孔

    《论语.述而》:“子曰:‘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!’”孔子曾哀叹自己衰老,是由于长久未梦见周公的原因。后遂用为哀伤衰老之典。唐.杜甫《晚登瀼土堂》诗:“凄其望吕葛,不复梦周孔。”此化用孔丘叹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