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老罴当道

老罴当道

罴:指南北朝时大将王罴。老罴当道,比喻猛将把守要塞。王罴(?-541年)京兆霸城(今陕西西安附近)人,北魏名将。魏孝文帝太和年间,拜为殿中将军,率兵打败少数族氐羌的进攻,封为西河内史,王罴辞官不拜,众人劝他说:“西河是大郡,俸禄又优厚,为何辞官呢?”王罴说:“都城和洛阳所用的木材,都出自西河。朝中权贵营造宅第,都要找我借,如果我让他们出钱,他们不肯;如果科敛百姓,又违犯法令,所以才辞官不作。”魏孝武时,择为骠骑大将军,屡与齐、梁军队交战,声威远布。有一次,王罴负责修建州城,城未修完,便把梯子放在了城外。齐朝的韩轨、司马子如带兵来偷袭。王罴没有发觉,等到早上,韩轨的军队已经乘梯入城。王罴还没起床,听见外面杀声四起,便光着身子拿一根白木棒,大呼而出,对齐朝兵叫喊道:“老罴当道卧,你们这些貉子怎能过得去。”齐兵见了,惊骇四散。王罴追至东门,集合了一些士兵,合力打败了齐兵。

【出典】:

北史·王罴传》卷62,2202页:“罴,尚卧未起,闻阁外洶洶有声,便袒身露髻徒跣,持一白棒,大呼而出,谓曰:‘老罴当道卧,貉子那得过!’敌见,惊退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钱谦益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》之五:“老罴当道踞津门,一旅师如万骑屯。” 魏源《寰海后十首》:“鏖军周处罴当道,倡走荀林马乱行。”


主谓 《北史·王罴传》:“王罴除华州刺史,尝修州城未毕,梯在城外。神武遣韩轨、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,罴不觉,比晓,轨众已乘梯入城。罴尚卧未起,闻閤外汹汹声,便袒身露髻徒跣,持一白棒,大呼而出,谓曰:‘老罴当道卧,貉子那得过!’敌见,惊退。”后比喻猛将镇守要冲,也用以形容英姿豪气。△多用于描写猛将之语。也作“老熊当道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北史·王罴传》:“神武遣韩轨,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,罴不觉。比晓,轨众已乘梯入城。罴尚卧未起,闻閤外汹汹有声,便袒身露髻徒跣,持一白棒,大呼而出,谓曰:‘老罴当道卧,貉子那得过!’敌见,惊退。逐至东门,左右稍集,合战破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南朝齐武帝派遣韩轨等率兵从河东夜袭北魏大将王罴,王罴没有察觉。将近拂晓,韩轨人马已登梯人城,而王罴仍在酣睡,忽听门外声音喧闹异常,王罴猛然而起,赤身光头,手持一白木棒冲出,大喝:“老罴当道而卧,貉子之辈哪能通过!”敌军见了惊恐万分,赶忙后退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现猛士把守要冲; 也形容壮士豪气。

【典形】 老罴当道、老熊当道、罴卧、卧罴吞貉子、熊罴守、老罴高卧。

【示例】

〔老罴当道〕 唐·王维《工部杨尚书夫人王氏墓志铭》:“河南则分虎临人,华阴则老罴当道。”

〔老熊当道〕 清·钱谦益《元日杂题长句》之五:“老熊当道踞津门,一旅师如万骑屯。”

〔罴卧〕 宋·陆游《晓出至湖桑埭》:“老气犹能作罴卧,壮怀谁复记鸿轩。”

〔卧罴吞貉子〕 宋·陆游《遣怀》:“漫道卧罴吞貉子,安能淅米向矛头。”

〔熊罴守〕 清·王士禛《潼关》:“复隍几见熊罴守,弃甲空传犀兕多。”


【词语老罴当道】  成语:老罴当道汉语词典:老罴当道

猜你喜欢

  • 遗哂大方

    《鼓掌绝尘》第二回:“杜先生笑道:‘恐拙句遗哂大方。’”【词语遗哂大方】  成语:遗哂大方汉语大词典:遗哂大方

  • 集蓼

    《诗.周颂.小毖》:“未堪家多难,予又集于蓼。”毛传:“我又集于蓼,言辛苦也。”郑玄笺:“集,会也。”后以“集蓼”谓遭遇苦难。清陈梦雷《〈闲止书堂集钞〉序》:“惴惴渊冰,旦夕集蓼……胥今古才人不幸之遭

  • 大智若愚

    同“大智如愚”。清薛福成《庸盦笔记.骆文忠公遗爱》:“或谓骆公生平不以经济自命,其接人神气浑穆,人视之固粥粥无能,而所至功成,所居民爱……岂其大智若愚耶?”主谓 有才能有智慧的人,不露锋芒,表面上看来

  • 参军拄笏

    源见“拄笏看山”。形容为官狂放不羁。宋黄庭坚《再次韵呈明略》:“参军拄笏看云气,此中安知枯与荣。”

  • 锥印

    源见“悬梁刺股”。指发愤读书的苏秦。唐李绰《〈尚书故实〉序》:“绰避难圃田,寓居佛庙,秩有同于锥印,迹更甚于酒傭。”【词语锥印】   汉语大词典:锥印

  • 饭牛怀白石

    源见“宁戚饭牛”。喻寒士怀才希求用世。宋林景熙《潘山长入括》诗:“饭牛怀白石,访鹤入青田。”

  • 奉璧

    源见“完璧归赵”。谓物归原主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一:“老兄不必着慌,银子是小弟拾得在此,自当奉璧。”【词语奉璧】   汉语大词典:奉璧

  • 陈思八斗

    源见“八斗才”。称誉高才。孙为霆《满庭芳.亦友》词:“君比陈思八斗,我夸元礼同舟。”

  • 江橘千头

    同“千头木奴”。宋黄庭坚《和师厚效居》:“江橘千头供岁计,秋蛙一部洗朝酲。”

  • 北窗高卧

    晋陶潜《与子俨等疏》:“见树木交荫,时鸟变声,亦复欢然有喜。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,遇凉风暂至,自谓是羲皇上人。”后以“北窗高卧”表示悠闲自适。宋辛弃疾《水龙吟》词:“问北窗高卧,东篱自醉,应别有,归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