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貂裘敝”。元王逢《送宋宗道归洛阳》诗:“貂敝世怜苏季子,赋成人哭贾长沙。”
同“雁塔题名”。唐郑谷《贺进士骆用锡登第》诗:“题名登塔在,醵宴为花忙。”
源见“苏门长啸”。形容啸声如凤鸣之音。唐李商隐《寄华岳孙逸人》诗:“惟应逢阮籍,长啸作鸾音。”
源见“借寇恂”。称颂地方官德政卓著,深受人民爱戴挽留。唐王维《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》:“官吏百姓等或守阙乞留,或遮道更借。”
同“夺锦袍”。《剪灯馀话.琼奴传》:“〔耘云〕因呼二生至前,指壁间所挂‘惜花春起早’、‘爱月夜眠迟’、‘掏水月在手’、‘弄花香满衣’四画曰:‘二郎少摅妙思,试为咏之,中月、夺衣,在此一举。’”【词语夺
《吕氏春秋.具备》:“三年,巫马期短褐衣弊裘,而往观化于亶父,见夜渔者,得则舍之。巫马期问焉,曰:‘渔为得也,今子得而舍之,何也?’对曰:‘宓子(贱)不欲人之取小鱼也,所舍者小鱼也。’”春秋时,孔子的
同“商瞿庆迟”。唐元稹《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》:“商瞿未老犹希冀,莫把籝金便付人。”
指母教的贤明。唐代白居易制诏《与严砺诏》:“秩贵冬官,以表过庭之训;封荣石窌,用旌徙宅之贤。”冬官:在唐时为工部之官。过庭之训:指父教,语本《论语.季氏》“鲤趋而过庭”。石窌:地名,“窌”即“窖”。《
《楚辞.招魂》是沿用楚国民间流行的招魂词的形式而写成,句尾皆有“些”字。后因以“楚些”指招魂歌,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《楚辞》。唐牟融《邵公母》诗:“搔首惊闻楚些歌,拂衣归去泪悬河……伤心独有黄堂客,几度
《庄子.德充符》:“卫有恶人焉,曰哀骀它。丈夫与之处者,思而不能去也。妇人见之,请于父母曰:‘与为人妻,宁为夫子妾’者,十数而未止也。……仲尼曰:‘今哀骀它未言而信,无功而亲,使人授己国,唯恐其不受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