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绘事后素

绘事后素

论语.八佾》:“子夏问曰:‘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(二句见《诗经.卫风.硕人》),素以为绚兮(此句为《逸诗》句)。”何谓也?’子曰:‘绘事后素。’曰:‘礼后乎?’子曰:‘起予者,商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’”

素,指素白的粉底,它是绘饰的基础。绚,指采色成文。子夏(即卜商)问孔子,说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”“素以为绚兮”是什么意思?孔子说,这意思是说描画文采应在素质之后,即必在素质的基础上进行。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,人有了美好的素质,然后再加以修饰,这样便愈见其美;如果没有美的素质,而一味追求采饰,则只能是“东施效颦”,欲妍愈丑,适得其反。同样的道理,人有了正直忠厚的素质,然后才可以学好作为社会行为道德规范的“礼”;如果没有可以造就的材质,而欲妄加雕饰,到头来也只能是“糞土之墙,不可杇也。”孔子认为子夏的思想启发了自己,从而看出这个学生很有见地,故说可以和他谈论《诗》义了。后常以“绘事后素”比喻作文章既要质朴,又应注意要有适当的文采。

全唐文》六八六皇甫湜《答李生第二书》:“以非常之义,通至正之理,是所以不朽也,生何嫉之深邪?夫绘事后素,既谓之文,岂苟简而已哉!”


并列 绘画之事后于素功。指绘画时先以粉地为质,然后加以五彩修饰。比喻人或事物有了良好的质地后,才能进一步修饰。语出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绘事后素。’”朱熹集注:“绘事,绘画之事也。后素,后于素也。《考工记》曰:‘绘画之事后素功。’谓先以粉地为质,而后施五采。犹人有美质,然后可加文饰。”清·曾国藩《抄〈朱子小学〉书后》:“仲尼曰‘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’,~,不其然哉?”△用于说明文饰必须以美质为基础。


【词语绘事后素】  成语:绘事后素汉语词典:绘事后素

猜你喜欢

  • 相煎萁豆

    源见“七步成诗”。比喻骨肉相残。柳亚子《送巴黎和会代表》诗之二:“善哉佳兵总不祥,相煎萁豆痛肝肠。”

  • 寄书邮

    同“致书邮”。《聊斋志异.巧娘》:“问:‘郎何之?’答云:‘为人作寄书邮。’”【词语寄书邮】   汉语大词典:寄书邮

  • 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

    见〔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〕。其他 名,功业。谓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功效,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成就。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臣闻之:~。”△用于重大行动方面,谓行动不能犹豫,必须果决。也作“疑行无成,疑事无

  • 郑行人

    《左传.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子羽为行人…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,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,且使多为辞令。”又,《昭公元年》:“楚公子为聘于郑……郑人恶之。使行人子羽与之言,乃馆于外。”行人,古时官名,即外交官

  • 三寸不烂之舌

    参见:三寸之舌见“三寸之舌”。《三国演义》45回:“亮(诸葛亮)借一帆风,直至江东,凭~,说南北两军互相吞并。”【词语三寸不烂之舌】  成语:三寸不烂之舌汉语大词典:三寸不烂之舌

  • 鲁日

    源见“挥戈回日”。指太阳。南朝 梁刘孝威《塘上行苦辛篇》:“秦云犹变色,鲁日尚回轮。”【词语鲁日】   汉语大词典:鲁日

  • 东篱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指种菊处或菊圃。唐杨炯《庭菊赋》:“凭南轩以长啸,坐东篱而盈把。”宋柳永《玉蝴蝶.重阳》词:“西风吹帽,东篱携酒,共结欢游。”【词语东篱】   汉语大词典:东篱

  • 梦中吞鸟

    同“梦鸟”。唐黄滔《寓题》诗:“竿底得璜犹未用,梦中吞鸟拟何为?”

  • 占凤

    源见“卜凤”。占,义同“卜”。谓择婿。《聊斋志异.胭脂》:“东昌 卞氏,业牛医者,有女小字胭脂,才姿惠丽。父宝爱之,欲占凤于清门。”【词语占凤】   汉语大词典:占凤

  • 问子虚

    源见“狗监揄扬”。谓人才受到赏识。子虚,指司马相如的《子虚赋》。前蜀韦庄《东游远归》诗:“青云不识杨生面,天子何由问《子虚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