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结舌杜口

结舌杜口

结舌:舌头发僵。杜:阻塞。谓闭口不言,形容恐惧心理。杜业,南阳杜衍(今河南南阳西南)人,西汉大臣,任太常(掌管礼乐郊庙社稷,兼管选试博士的官,属九卿之一)。杜业给汉成帝上书说:“丞相翟方进作威作福,任用私党,排挤忠良,假公济私,横行无忌,气势薰天,荼毒百姓,使天下人看见他就畏惧得服服贴贴,连尚书、近臣都闭口不敢说话,骨肉亲属都两腿发抖,极端害怕。”后以“结舌”、“结口”或“结舌杜口”为典,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开口说话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0《杜周传附杜业传》2679-2680页:“其春,丞相(翟)方进薨,(杜)业上书言:‘……(翟方进)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横厉无所畏忌,欲以熏轑(liǎo了,通“燎”,燃烧,比喻荼毒)天下,天下莫不望风而靡,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,骨肉亲属莫不股栗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:“钳口结舌,不敢上诉于天。”南朝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顷者,立朝之士,曾不以忠信见赏,恒被谤讪之诛,遂使群下结口,莫图正辞。” 南朝梁·沈约《宋书·彭城王义康传》:“福始祸先,古人所畏,故爱身之士,自为己计,莫不结舌杜口,孰肯冒忌干主哉!”


并列 形容心中恐惧而不敢说话。《汉书·杜周传》:“天下莫不望风而靡,自尚书近臣皆~,骨肉亲属莫不股栗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表示人的恐惧情态。→瞠目结舌 ↔口似悬河。也作“结舌钳口”。


【词语结舌杜口】  成语:结舌杜口汉语词典:结舌杜口

猜你喜欢

  • 邓攸忧

    同“邓攸无子”。元 柯丹丘《荆钗记.启媒》:“嗟吁独负邓攸忧,一子难留。”【词语邓攸忧】   汉语大词典:邓攸忧

  • 子牟恋魏阙

    《庄子.让王》:“中山 公子牟谓瞻子曰:‘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,奈何?’瞻子曰:‘重生。重生则利轻。’”魏阙,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,借指朝廷。后因以“子牟恋魏阙”为心恋朝廷的典故。唐陈子昂

  • 周处杀三蛟

    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自新》:“周处年少时,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。又义兴水中有蛟,山中有白额虎,并皆暴犯百姓。义兴人谓为‘三横’,而处尤剧。或说处杀虎斩蛟,实冀三横唯馀其一。处即刺杀虎,又入水击蛟

  • 出空桑

    《吕氏春秋.本味》:“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,献之其君,其君令烰人养之,察其所以然,曰:‘其母居伊水之上,孕,梦有神告之曰:“臼出水而东走,毋顾。”明日视臼出水,告其邻,东走十里而顾其邑,尽为

  • 教猱升木

    《诗.小雅.角弓》:“毋教猱升木,如涂涂附。”毛传:“猱,猿属;涂,泥;附,著也。”后以“教猱升木”比喻教唆人为恶。清陈天华《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》:“今以政府为不可少,干涉为不可无也,彼乃变易面目,

  • 随侯珠

    同“隋侯珠”。宋叶適《陈同甫抱膝斋》诗之二:“莫作随侯珠,弹射坠埃?。”

  • 东海旱三年

    同“东海孝妇”。明徐渭《送某人之台州》诗:“南冠琴两奏,东海旱三年。”

  • 白马望吴门

    同“白马之望”。明袁宏道《出燕别大哥三哥》诗:“白马望吴门,惨淡无边际。”

  • 方丈僧

    源见“方丈”。指寺院的住持。清袁枚《新齐谐.徐四葬女子》:“徐自外掩门,奔往善觉寺,告方丈僧圆智。”清沈复《浮生六记.坎坷记愁》:“西邻有禅寺,方丈僧与余交最善。”【词语方丈僧】   汉语大词典:方丈

  • 狐威

    同“狐假虎威”。郭沫若《文艺论集.王阳明礼赞》:“王阳明三十六岁的时候,触犯了刘瑾八虎的狐威,被贬为龙场驿驿丞。”【词语狐威】   汉语大词典:狐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