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秦宓论天

秦宓论天

三国志.蜀书.秦宓传》:“秦宓字子勃,广汉緜竹人也。……建兴二年,丞相亮领益州牧,选宓迎为别驾,寻拜左中郎将、长水校尉。吴遣使张温来聘,百官皆往饯焉。众人皆集而宓未往,亮累遣人促之,温曰:‘彼何人也?’亮曰:‘益州学士也。’及至,温问曰:‘君学乎?’宓曰:‘五尺童子皆学,何必小人!’温复问曰:‘天有头乎?’宓曰:‘有之。’温曰:‘在何方也?’宓曰:‘在西方。《诗》曰:“乃眷西顾。”(注:见《诗经.大雅.皇矣》)以此推之,头在西方。’温曰:‘天有耳乎?’宓曰:‘天处高而听卑,《诗》云:“鹤鸣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(注:见《诗经.小雅.鹤鸣)若其无耳,何以听之?’温曰:‘天有足乎?’宓曰:‘有。《诗》云:“天步艰难,之子不犹。”(注:见《诗经.小雅.白华》)若其无足,何以步之?’温曰:‘天有姓乎?’宓曰:‘有’。温曰:‘何姓?’宓曰:‘姓刘。’温曰:‘何以知之?’答曰:‘天子姓刘,故以此知之。’温曰:‘日生于东乎?’宓曰:‘虽生于东而没于西。’答问如响,应声而出,于是温大敬服。宓之文辩,皆此类也。”宓,音mì。

秦宓回答张温提出的有关天的论难,表面上看来,似是无稽之谈,又似诡辩,实则是围绕东吴与西蜀谁是正统的一场论争。秦宓以天的头在西方,天子姓刘,日出于东而没于西等,处处维护了西蜀刘氏政权的尊严。后因用为善于论辩之典。

明.萧良有《龙文鞭影》卷三:“黄琬对日,秦宓论天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顾之虞

    见“后顾之忧”。《清史稿·常青传》:“大营距府城未远,势相犄角,无~。”【词语后顾之虞】  成语:后顾之虞

  • 楚王吞蛭

    汉贾谊《新书.春秋》载:春秋 楚 惠王(一说楚庄王)食寒葅,有蛭,恐司厨者获罪,乃暗吞之。后因以“楚王吞蛭”称颂王者宽仁待下。《旧唐书.姚崇传》:“楚王吞蛭,厥疾用瘳……皆志在安人,思不失礼。”

  • 湿红恨墨

    同“锦书封泪”。宋姜夔《江梅引.丙辰之冬》词:“湿红恨墨浅封题,宝筝空、无雁飞。”

  • 乃眷

    《诗.大雅.皇矣》:“乃眷西顾,此维与宅。”郑玄笺:“乃眷然运视西顾。”后以“乃眷”谓关怀。《宋书.武帝纪》:“畅朝庭乃眷之旨,宣下民壅隔之情。”【词语乃眷】   汉语大词典:乃眷

  • 愿作锦鞋

    晋.陶潜《陶渊明集》卷五《闲情赋》:“愿在丝而为履,附素足以周旋;悲行止之有节,空委弃于床前。”晋诗人陶潜在《闲情赋》中有“愿在丝而为履”句,表达为爱情而献身的痴情。后遂用为咏对女子过分痴情之典。唐.

  • 栾社

    同“栾公立社”。清赵翼《吊汤纬堂殉难凤山》诗:“定有他年栾社祭,传芭曲里送迎神。”【词语栾社】   汉语大词典:栾社

  • 掷果潘安

    源见“潘安貌”。比喻钟情的美男子。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二折:“看你个离魂倩女,怎发付掷果潘安?”述宾 比喻俊美男子,或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之情。语本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潘岳妙有姿容,好

  • 遗佚而不怨,阨穷而不悯

    遗佚:谓不被任用。佚,通“逸”。阨:困。悯:忧愁。 身遭遗弃而不怨恨,处境困穷而不忧愁。 形容人的思想旷达。语出《孟子.公孙丑上》:“柳下惠不羞污君,不卑小官;进不隐贤,必以其道;遗佚而不怨,阨穷

  • 嵇康懒寄书

    《文选》卷四十三,三国魏.嵇叔夜(康)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素不便书,又不喜作书,而人间多事,堆案盈机,不相酬答,则犯教伤义,欲自勉强,则不能久。四不堪也。”三国魏人嵇康在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中自称不愿

  • 椿岁

    同“椿年”。唐孟郊《井上枸杞架》诗:“花盆承此饮,椿岁小无穷。”【词语椿岁】   汉语大词典:椿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