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白龙鱼服

白龙鱼服

汉.刘向《说苑.正谏》:“吴王欲从民饮酒,伍子胥谏曰:‘不可。昔白龙下清泠之渊,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白龙上诉天帝,天帝曰:“当是之时,若(你)安置而(尔,你)形?”白龙对曰:“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。”天帝曰:“鱼固人之所射也。若是,豫且何罪夫?”白龙,天帝贵畜也。豫且,宋国贱臣也。白龙不化,豫且不射。今弃万乘之位,而从布衣之士饮酒,臣恐有豫且之患矣。’王乃止。”

伍子胥恐吴王微服从民饮酒,会遭不测之患,故以“白龙鱼服”故事为喻进行劝阻。旧时以“白龙鱼服”喻指身份高贵的人(特指封建皇帝)化装微行。

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”


主谓 比喻贵人微服而行,易遭危险,如白龙化鱼在渊中游,易为渔者所捕。语本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吴王欲从民饮酒,伍子胥谏曰:‘不可。昔日白龙下清泠之渊,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。’”《东周列国志》95回:“~,畏而自隐,异日富贵,不可言也。”△用于形容显贵微服。也作“白龙微服”。


【典源】 汉·刘向《说苑·正谏》:“吴王欲从民饮酒,伍子胥谏曰:‘不可,昔白龙下清泠之渊化为鱼,渔者豫且射中其目,白龙上诉天帝。天帝曰:‘当是之时,若安置而形?’白龙对曰:‘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。’天帝曰:‘鱼固人之所射也,若是,豫且何罪?’夫白龙,天帝贵畜也,豫且,宋国残臣也,白龙不化,豫且不射。今弃万乘之位,而从布衣之士饮酒,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。’王乃止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时吴王想与百姓一起饮酒,伍子胥劝谏说:“不可以,从前天上白龙下到清冷之渊化为鱼,被渔人豫且射中眼睛,白龙上诉天帝。天帝问:‘当时,你以什么形象出现?’白龙回答:‘我下清泠之渊化为鱼。’天帝说:‘鱼当然会被人所射了,你变成鱼,豫且有什么罪呢?’白龙是天帝的宠物,豫且是宋国的百姓,白龙不化,豫且不敢射它。现在大王不顾自己一国之主的尊位,而与布衣之人一同饮酒,臣恐怕也会有豫且之患呢。”吴王于是不去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大人物或有才能的人遭受困厄。

【典形】 白龙、白龙鱼服、挂豫且、龙困鱼服、且网、鱼服困、豫且网、豫且制、白龙微服、豫且困、鱼服诉。【示例】

〔白龙〕 三国·曹植《神龟赋》:“感白龙之翔翥,卒不免于豫且。”

〔白龙鱼服〕 汉· 张衡 《东京赋》:“白龙鱼服,见困豫且。虽万乘之无惧,犹怵惕于一夫。”

〔挂豫且〕 晋·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彼白龙之鱼服,挂豫且之密网。”

〔龙困鱼服〕 宋·苏轼《哭王子立》之三:“龙困尝鱼服,羊儇或虎蒙。”

〔且网〕 唐 · 骆宾王 《钓矶应诘文》:“素龟灵也,被发阿门; 白龙神也,挂鳞且网。”

〔鱼服困〕 清·赵翼《淮阴钓台》:“与哙伍怜鱼服困,假齐王伏狗烹灾。”

〔豫且网〕清·顾炎武《赠万举人寿祺》:“白龙化为鱼,一入豫且网。”

〔豫且制〕 唐·李白 《枯鱼过河泣》:“白龙改常服,偶被豫且制。”


【词语白龙鱼服】  成语:白龙鱼服汉语词典:白龙鱼服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读律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陈矫传》附《陈本》:“子本嗣,历位九卿。所在操纲领,举大体,能使群下自尽。有统御之才,不亲小事,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,优于司马岐等,精练文理。……”三国时,魏陈本,位至九卿。所在处能提

  • 裴楷清通

    《晋书.裴秀传.附裴楷》:“裴楷字叔则,明悟有识量,弱冠知名,尤精《老》、《易》。……吏部郎缺,文帝问其人於钟会。会曰:‘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,皆其选也。’於是以楷为吏部尚书郎。”事又见《世说新语.赏誉

  • 鼓盆

    《庄子.至乐》:“庄子妻死,惠子吊之,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。”成玄英疏:“盆,瓦缶也。庄子知生死之不二,达哀乐之为一,是以妻亡不哭,鼓盆而歌。”后用以指丧妻。明顾大典《青衫记.元白揣摩》:“壮岁鼓盆,

  • 轩辕梦

    同“华胥”。唐杨凝《送别》诗:“吴会家移遍,轩辕梦去稀。”

  • 星坼中台

    《晋书.文天志上》:“三台六星,两两而居……在人曰三公,在天曰三台,主开德宣符也。”又《张华传》载:晋栋梁臣张华任司空时,中台星坼,其子张韪劝其告退,不听,后被赵王司马伦所杀,世人惋惜。后以“星坼中台

  • 佳丽地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八南朝.齐.谢宣晖(眺)《鼓吹曲》: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。”南朝诗人谢眺曾以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”之诗句赞美金陵胜地。后以“佳丽地”指称古金陵属地。唐.杜牧《润州二首》其二:“谢

  • 南竞

    同“南风竞”。清赵翼《军营夜坐》诗:“关门风静无南竞,戎索星低欲北流。”

  • 祷雨晋祠

    《新唐书》卷一《高祖》:“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、虎牙郎将高君雅见兵大集,疑有变,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。高祖觉之,乃阴为备。……遂杀之以起兵。”唐高祖李渊为太原留守时,募兵欲反隋,被随将王威、高君雅察觉,

  • 牺年

    《晋书.刑法志》:“刑之不可犯,不若礼之不可逾,则昊岁比于牺年,宜有降矣。”牺年,伏羲氏之世。借指太平盛世。《魏书.崔光传》:“白首之耋,欣遇牺年;青衿之童,庆属唐日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七励》:“吹沙役

  •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

    几希:很少。 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。 意谓人与禽兽的差别在于“知义与不知义”。语出《孟子.离娄下》: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”赵岐注:“几希,无几也。知义与不知义之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