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班门弄斧

班门弄斧

班,鲁班,(一作鲁般),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的巧匠,即公输般。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,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唐代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郢:郢人,楚国郢都的巧匠。


偏正 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语本唐·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蔡敦祺《林则徐》(上)2章:“原来是少保公在前,请恕晚生有眼不识泰山,竟敢~,贻笑大方了!”△形容不自量力。 →布鼓雷门 ↔程门立雪自知之明。也作“弄斧班门”、“运斧般门”。


解释班:鲁班,古代的巧匠。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

出处唐·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

鲁班是春秋末期鲁国人,姓公输名班,常被人称为鲁班。出生于工匠世家,从小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鲁班在机械、土木、手工工艺等方面多有发明,传说他发明了攻城用的云梯,伐木的锯,能飞翔的竹鹞,舟战用的钩距,以及曲尺、墨斗、刨子、凿子、磨、碾、锁等。由于贡献突出和影响巨大,鲁班被后世工匠尊称为祖师。

鲁班的家人也都是能工巧匠。比如,原来鲁班做木工活,用墨斗放线的时候,由他母亲来拉住墨线头,后来他母亲在线头上拴了一个小钩,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。后世把这种墨线端头的小钩称作“班母”。再如,原来鲁班在刨木料时由他妻子扶住木料,后来他妻子发明了顶住木头的卡口,后来称作“班妻”。据说雨伞也是鲁班的妻子发明的。

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为他的世交王氏的诗集所写的序言。因为是世交,所以称王氏为伯仲,即两人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。柳宗元在序言中谦虚地说,王氏的诗文写得极好,自己为之作序,就像普通工匠在鲁班或另一位楚国巧匠面前拿着斧头卖弄一样,真是厚着脸皮、不自量力啊!

例句

在探花这样的绝顶高手面前,我们若是拳打脚踢地打了起来,岂非是在班门弄斧,要人家瞧着笑话。


【词语班门弄斧】  成语:班门弄斧汉语词典:班门弄斧

猜你喜欢

  • 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

    原是战国时期以老子为代表的一种复古思想。后则泛指彼此互不通声气。老子认为,国家要小,人民要少,即使有各种器具,也不使用;使人民不用生命去冒险,不向远方迁徙;虽有船和车,没有必要乘坐它;虽有武器装备,没

  • 将军止渴

    源见“望梅止渴”。指善用智谋救急。宋辛弃疾《最高楼.用韵答赵晋臣敷文》词:“将军止渴山南畔,相公调鼎殿东厢。忒高才,经济地,战争场。”

  • 宓子弦歌

    同“宓子弹琴”。清袁枚《虞山小住赠许芝田明府》诗:“宓子弦歌宜小邑,许由家世本无民。”

  • 得饶人处且饶人

    得:能够。 能够原谅人的地方,还是原谅别人为好。 意谓做事不要做绝,要留有余地。语出宋.俞文豹《唾玉集.常谈出处》:“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工棋,常饶人先,其诗曰:‘烂柯仙客妙通神,一局曾经几度春。自出

  • 张仪韫璧

    源见“张仪舌”。指遭疑被诬难以自白。唐李峤《檄》诗:“毛义持书去,张仪韫璧行。”

  • 有才无命

    有才能而命运不好。唐代杜甫《寄狄明府博济》诗:“比看叔父四十人,有才无命百寮底。”寮:通“僚”。并列 富有才干而命运不好。唐·李白《暮春江夏送祖监丞之东都序》:“误学书剑,薄游人间,紫微九重,碧山万里

  • 海上鸥

    同“海上鸥盟”。唐陈子昂《宿襄河驿浦》诗:“不及能鸣雁,徒思海上鸥。”

  • 燕昭市骏

    源见“千金市骨”。喻真心求贤。唐高適《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》:“家僮愕视欲先鞭,枥马惊嘶还屡顾。始知物妙皆可怜,燕昭市骏岂徒然。”见“燕骏千金”。唐·高适《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》:“始

  • 五行皆下

    同“五行俱下”。南唐刘崇远《金华子杂编》卷上:“读书则五行皆下,为文则七步成章。”

  • 落成

    《诗.小雅.斯干序》:“《斯干》,宣王考室也。”汉郑玄笺:“宣王于是筑宗庙群寝,既成而衅之,歌《斯干》之诗以落之。”古代宫室筑成时举行的祭礼称“落”,后因用“落成”谓建筑物竣工。宋王安石《张侍郎示东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