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筑室道谋”。指众说纷纭的议论。清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卷四:“而一时筑室之议,反以开衅责文忠。”
亦作“不谋而同。”事先未经商量,而意见相同或行动一致。宋代苏轼《六一居士集序》:“士无贤不肖,不谋而同曰:‘欧阳子,今之韩愈也。’”欧阳子:指欧阳修,子是尊称。清代洪亮吉《北江诗话》卷二:“诗人用意,
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东方朔字曼倩,……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。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十五学击剑,十六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诵二十二万言……’”汉武帝即位后下诏求方正贤良之士。东方朔上书自荐
源见“弊帷”。借指狗死。唐温宪《唐故集贤直院官荣王府长史程公墓志铭》:“昭献常所幸犬名庐儿,一旦有弊盖之叹,上命公图其形,官中畋犬见者皆俯伏。”【词语弊盖】 汉语大词典:弊盖
源见“跕鸢”。指凡劣的马。多以借指居官低下。唐刘湾《对雨愁闷寄钱大郎中》诗:“龙钟驱款段,到处倍思君。”宋苏轼《行宿泗间见徐州张天骥次旧韵》:“二年三蹑过淮舟,款段还逢马少游。”【词语款段】 汉语
源见“一诺千金”。指重大的许诺。宋苏轼《赠钱道人》诗:“不量力所负,轻出千钧诺。”
源见“庄周梦蝶”。喻人生虚幻。清袁枚《寄鱼门舍人一百韵》:“漆园仙蝶化,羊馆老龙痴。”
源见“断肠猿”。形容一种令旅客生愁的叫声。唐张祜《题弋阳馆》诗:“吴溪漫淬干将剑,却是猿声断客肠。”
《韩非子.说林上》:“孟孙猎得麑。使秦西巴持之归,其母随之而啼,秦西巴弗忍而与之。孟孙适至而求麑。答曰:‘余弗忍而与其母’。孟孙大怒,逐之。居三月,复召以为其子傅。……孟孙曰:‘夫不忍麑,又将忍吾子乎
汉.刘向《列女传.辨通》:“虞姬者名娟之,齐威王之姬也。威王即位九年不治,委政大臣,诸侯并侵之。其佞臣周破胡专权擅势,嫉贤妒能,即墨大夫贤,而日毁之;阿大夫不屑,反日誉之。虞姬谓王曰:‘破胡谗谀之臣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