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浪子宰相

浪子宰相

徽宗时,浪子李邦彦做宰相事。李邦彦(?-1130年)宋怀州(治今河南沁阳)人,字士美。出身市井,风流俊爽,好踢球赏花,常作秽亵词曲。自言要赏尽天下花,踢尽天下球,做尽天下官,自号“李浪子”。宋徽宗大观二年(1108年)上舍第一人及第。因善事内侍,累迁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承旨。宣和三年(1121年)官至尚书右丞,宣和五年转左丞,明年官拜少宰。不谋职司,空尸相位,都人都称其为“浪子宰相”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52《李邦彦传》11120页:“邦彦俊爽,美风姿,为文敏而工。然生长闾阎,习猬鄙事,应对便捷;善讴谑,能蹴鞠,每缀街市俚语为词曲,人争传之,自号李浪子。言者劾其游纵无检,罢符宝郎,复为校书郎。俄以吏部员外郎领议礼局,出知河阳,召为起居郎。邦彦善事中人,争荐誉之,累迁中书舍人、翰林学士承旨。宣和三年,拜尚书右丞;五年,转左丞。……明年,拜少宰。无所建明,惟阿顺趋谄充位而已,都人目为‘浪子宰相’。”

【例句】:

元·关汉卿《一枝花·不伏老》曲:“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,盖世界浪子班头。”


偏正 宋人称尚书左丞李邦彦。《宣和遗事》:“当时李邦彦以次相阿附,每燕饮,则自为倡优之事,杂以市井诙谐,以为笑乐。人呼李邦彦做‘ ~’。”△贬义。


【词语浪子宰相】  成语:浪子宰相汉语词典:浪子宰相

猜你喜欢

  • 鵩赋

    同“鵩鸟赋”。唐戴叔伦《过贾谊旧居》诗:“楚乡卑湿叹殊方,鵩赋人非宅已荒。”【词语鵩赋】   汉语大词典:鵩赋

  • 北风之恋

    源见“代马依风”。指对故土的怀念。《周书.杜杲传》:“长湖公军人等虽筑馆处之,然恐不能无北风之恋。王褒、庾信之徒既羁旅关中,亦当有南枝之思耳。”偏正 比喻对故乡旧土的怀念。语本《古诗十九首·行行重行行

  • 四十而不惑

    见〔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〕。

  • 改过从新

    连动 自觉改正错误,重新做人。语出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,诈称病不朝,于古法当诛,文帝弗忍,因赐几杖。德至厚,当改过从新。”[例]经过教育,这些失足青年纷纷表示了~的决心。△褒义。

  • 青箱传学

    《宋书.王准之传》:“曾祖彪之……博闻多识,练悉朝仪,自是家世相传,并谙江左旧事,缄之青箱,世人谓之‘王氏青箱学’。”后因以“青箱传学”谓以史学为家学世代相传。唐刘禹锡《南海马大夫见惠著述三通勒成四帙

  • 道听途说

   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,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一种作风。他说,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,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【例句】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序》:

  • 二鲤鱼

    源见“鱼传尺素”。借指书信。唐鲍溶《秋夜对月怀李正封》诗:“主奉二鲤鱼,中含五文章。”

  • 调盐

    源见“盐梅和鼎”。喻任宰相治理国政。宋王安石《送郓州知府宋谏议》诗:“治装行入觐,金鼎重调盐。”【词语调盐】   汉语大词典:调盐

  • 习池饮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指于名苑游宴。金高宪《三奠子.留襄阳》词:“着人何处在,倦客若为留。习池饮,庞陂钓,鹿门游。”

  • 任子垂钓

    源见“钓东海”。借指钓鱼高手垂钓。三国 魏曹植《七启》:“乃使任子垂钓,魏氏发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