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洞庭张乐

洞庭张乐

庄子.天运》:“北门城问于黄帝曰:‘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(注:咸池,古乐名,传说为黄帝之乐。洞庭,广庭;洞庭之野,指天地之间),吾始闻之惧,复闻之怠(注:怠,指恐惧之心消退),卒闻之而惑(注:惑,指陶醉于其声而如同暗惑一般),荡荡默默(注:荡荡,平易:默默,无知貌),乃不自得。’帝曰:‘汝怠其然哉!……夫至乐者,先应之以人事,顺之以天理,行之以五德,应之以自然,然后调理四时,太和万物。……’”

庄子想说明“至乐”之理,故借黄帝与其臣子北门城的对话而加以说明。北门城不悟“至乐”之道,故初闻其声感到惊惧,再闻其声,稍悟其旨,恐惧之心退息。最后再赏,知与天地礼义相合,于是陶醉其声,如同暗惑一般。听其音再体悟其玄理,更觉荡荡无偏,默默无知,呈现物与我皆忘之感。所谓“至乐”,按黄帝说法是最上乘之乐,它必须顺乎天理,应乎自然,得之于心,随心适性,然后才发之为声,奏之成曲。就是说,它是黄帝崇高的德行教化与高超的乐声相结合的产物一一此即所谓“咸池之乐”。后因以“洞庭张乐”用为至乐之典。

宋.辛弃疾《水龙吟.题雨巖。巖类今所画观音补陀。巖中有泉飞出,如风雨声》词:“不然应是,洞庭张乐,湘灵来去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北门成问于黄帝曰:‘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,吾始闻之惧,复闻之怠,卒闻之而惑; 荡荡默默,乃不自得。’”《庄子·至乐》:“咸池九韵之乐,张之洞庭之野,鸟闻之而飞,兽闻之而走,鱼闻之而不入,人卒闻之,相与还而观之。”

【今译】 北门成问黄帝说:“您在洞庭之野 (相传在天池之间) 演奏《咸池》大乐,我初听时感到害怕,再听时畏惧减退,最后听时就心神摇荡,口不能言,以至把音乐和我自己都忘掉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演奏盛大音乐;也用以咏黄帝事。

【典形】 洞庭张乐、黄帝乐、咸池奏、轩皇张乐、鱼龙舞洞庭、张洞庭、张乐、张乐洞庭、乐奏洞庭、咸池韵。

【示例】

〔洞庭张乐〕 南朝齐·谢朓《新亭渚别范零陵诗》:“洞庭张乐地,潇湘帝子游。”

〔黄帝乐〕 宋·陈与义《居夷行》:“洞庭叶稀秋声歇,黄帝乐罢川杲杲。”

〔咸池奏〕 唐·李适《唐中和乐舞辞》:“顾非咸池奏,庶协南风薰。”

〔轩皇张乐〕 宋·陆游《岳阳楼》:“轩皇张乐虽已矣,此地至今朝百灵。”

〔鱼龙舞洞庭〕宋·苏轼《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》之一:“君王自北西巡狩,再使鱼龙舞洞庭。”

〔张洞庭〕宋·黄庭坚《再次孔四韵》:“端可张洞庭,寥阔世未信。”

〔张乐〕 北周·庾信《贺新乐表》:“臣等并预钧天,同观张乐,轩墀弘敞,栏槛眺听。”

〔张乐洞庭〕 清·钱谦益 《炼丹台》:“张乐洞庭野,采药黟山巅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方寸乱矣

    西晋陈寿撰《三国志.蜀书.诸葛亮传》:“俄而表卒,琮闻曹公来征,遣使请降。先主在樊闻之,率其众南行,亮与徐庶并从,为曹公所追破,获庶母。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:‘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,以此方寸之地也。

  • 一喷一醒

    唐.韩愈《昌黎先生集.斗鸡联句》:“一喷一醒然,再接再砺乃。”韩昌黎先生形容斗鸡时说:用水喷斗鸡,使它清醒后再斗。后来就用“一喷一醒”比喻推动、督促。《明代经济言》卷十三张楝《陈边事》:“又未几而命臣

  • 面朋口友

    汉.扬雄《法言.学行》:“朋而不心,面朋也;友而不心,面友也。”朋友之间,若不能以诚心相见,则仅是表面的朋友,不是真正的朋友。故称“面朋口友”、“面友”。唐.许浑《姑孰官舍寄汝洛友人》诗:“官静亦无能

  • 满堂

    《老子》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。”后因以“满堂”代指金玉及财富。南朝 梁任昉《天监三年策秀才文》之一:“今欲使朕无满堂之念,民有家给之饶。”宋范仲淹《稼穑惟宝赋》:“田畴播殖之时,岂惭种玉;仓廪丰登之

  • 不觉屐齿之折

    屐( ㄐㄧ jī ):木制的鞋,底部有二齿,以行泥地,可防滑。 没有觉察到疾行过门限时碰断了屐齿。 形容内心喜悦之极。语出《晋书.谢安传》:“徐答云:‘小儿辈遂已破贼。’既罢,还内,过户限,心喜

  • 鹪蚊

    源见“鹪巢蚊睫”。指鹪螟与蚊虫。比喻极微小的东西。唐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宾王瓶筲小器,鹪蚊末才。”【词语鹪蚊】   汉语大词典:鹪蚊

  • 中酒

    指酒酣。《汉书.樊哙传》:“项羽既飨军士,中酒。”颜师古注:“张晏曰:‘酒酣也。’师古曰:‘饮酒之中也,不醉不醒,故谓之中。’”后多以称醉酒或病酒。唐代杜牧《郑瑾协律》诗:“自说江湖不归事,阻风中酒过

  • 尝禘

    《国语.鲁语上》:“先臣惠伯以命于司里,尝、禘、蒸、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。”韦昭注:“秋祭曰尝,夏祭曰禘,冬祭曰蒸,春祭曰享。”后因以“尝禘”泛指祭祀。宋苏辙《西掖告词.李清臣三代妻》:“珪璋之行著于

  • 兔藏三窟

    同“兔三窟”。唐杜甫《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赋诗》之一:“鹏碍九天须却避,兔藏三窟莫深忧。”

  • 听人穿鼻

    听:听凭、任凭。穿鼻:牛鼻子穿上绳子,以便于牵引。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,听凭别人摆布。张弘策,字真简,范阳方城(今河南西南部,唐河上游)人,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,幼时一同嬉戏玩耍。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