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荆轲(Kē科)在秦王政(即秦始皇)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,露出匕首。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。或比喻真相毕露,誓不两立。战国末,公元前227,荆轲,字公叔,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,与秦舞阳(一作
犹循循善诱。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回:“〔陈拊〕壮年励志苦学,屡科不第,遂隐居教授,循循诱人。”见“循循善诱”。《杨家将演义》1回:“(陈拊)壮年励志苦学,屡科不第,遂隐居教授,~。”【词语循循诱人】
比喻晋升缓慢。州泰,三国时人,以才识为司马懿所重。时州泰因父、母、祖父相继去世,居丧九年。司马懿一直虚缺相待,居丧期满仅三十六天,即授新城太守,并为他举行宴会。席间让尚书钟繇开他的玩笑说:“你脱下褐衣
源见“拄笏看山”。形容为官狂放不羁。宋黄庭坚《再次韵呈明略》:“参军拄笏看云气,此中安知枯与荣。”
同“后至之诛”。唐骆宾王《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露布》:“故涂山万国,诛后至者防风;丹浦一戎,缓前禽者就日。”
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“王脩龄(名胡之)尝在东山甚贫乏。陶胡奴(陶范)为乌程令,送一船米遗之,却不肯取。直答语:‘王脩龄若饥,自当就谢仁祖索食,不须陶胡奴米。’”晋王胡之住在东山,家境很贫穷。一次,陶范
同“颜回乐道”。汉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颜潜乐于箪瓢,孔终篇于西狩。”
源见“湘妃竹”。指忧伤之泪。元汪克宽《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》诗:“娥 英泣洒湘筠斑,迁客相逢话羁旅。”
源见“乘龙出鼎湖”。哀悼帝王、重臣去世。柳亚子《四月廿五日前明永历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》诗:“魂依凤辇排阊阖,血洒龙髯泣鼎湖。”
源见“商山四皓”。东园公与绮里季的简称,借指隐居的才德之士。《三国志.管宁传》:“臣重自省揆,德非园 绮而蒙安车之荣。”《晋书.贺循传》:“烛之武乘缒以入秦,园 绮弹冠而匡汉,岂非大雅君子卷舒合道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