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

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

忠臣一定要到孝子的家门寻访。 古时认为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才能对国君尽忠。语出《后汉书.韦彪传》:“孔子曰:‘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李贤注:“《孝经纬》之文也。”《宋书.文九王传.建平宣简王宏》:“臣闻求忠臣于孝子之门,安有孝如王而不忠者乎?”《资治通鉴.晋纪.孝武帝太元十年》:“慕容麟攻王兖于博陵。兖临城数之曰:‘古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卿母在城,弃而不顾。不意中州礼义之邦,乃有如卿者也!’”宋.晁冲之《师说代奚世卿作》:“古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门,则杨君当必以当是大有庸矣。”元.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》卷一三:“自古求忠臣于孝子之门,今良桢外有严君,内有贤母,教诲造就之道,有过人者。宜乎在家为孝子而在朝为忠臣也。”明.徐宪忠《吴兴掌故.宦业类》:“晋成帝咸和二年,苏峻据溧阳反,诏以吴兴太守虞潭督三吴等郡诸军事,讨峻,谭母孙氏戒之曰:‘吾闻忠臣出孝子之门,尔当舍生取义,勿以吾老为累。’”


述补 寻求忠臣,必出于孝子的人家里。语出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“彪上议曰:‘伏惟,明诏忧劳百姓,垂恩选举,务得其人。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’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和事天子

    讽刺唐中宗不辨是非,一味和稀泥。《资治通鉴》唐景龙三年载:监察御史崔琬于帝前弹奏宗楚客、纪处讷潜通戎狄,接受货赂,致生边患。楚客愤怒抗争,尽力辩解。唐中宗不仅不加以追究,反而“命琬与楚客结为兄弟,以和

  • 啸起青苹

    参见:风生苹叶

  • 定远侯

    《后汉书》卷四十七《班超传》:汉和帝刘肇永元七年,“下诏曰:‘往者匈奴独擅西域。先帝重元元之命,惮兵服之兴,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阗以西。超遂逾葱领,迄县度,出入二十二年,莫不宾从。改立其王,而绥其人。

  • 压倒元白

    五代.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三《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》:“宝历(唐敬宗年号)中,杨嗣复(字继之,贞元进士,工诗,李宗闵执政,杨入为户部侍郎,不久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即为事实上相当于宰相的职务,故称相公

  • 龙门礼士

    源见“李膺门”。谓贤尊援引,提拔后生。赵宗瀚《寄怀李印泉先生日本二首》诗之二:“龙门礼士膺名重,猿臂封侯广数奇。”

  • 吹毛索瘢

    同“吹毛求疵”。清 邹弢《三借庐笔谈.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吹毛索瘢。”见“吹毛求疵”。清·邹弢《三借庐笔谈·杨文乾》:“田(田文镜)以为讪己,愈恶之,每见嗔喝,~。”【

  • 樵苏不爨

    樵苏:柴草。爨( ㄘㄨㄢˋ cuàn ):烧火煮饭。 意谓虽有柴草,但无米为炊。 表示生活贫因。语出三国.魏.应璩《与侍郎曹长思书》:“幸有袁生,时步玉趾,樵苏不爨,清谈而已,有似周党之过闵子。

  • 骄人贫贱

    源见“贫贱骄人”。谓不屈事权贵。清沈岸登《渔家傲.北归忆清溪遥赋》词:“十载黄金台下客,骄人贫贱惟长揖。”

  • 献凤楚门

    源见“楚凤”。谓取悦君王。南朝 梁江淹《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》:“岂宜炫璞郑氏、献凤楚门哉!”

  • 炊粱跨卫

    清.钮琇《觚腾.蒋山佣》:“(顾炎武)常言:‘生平最憎者舟舆,而炊粱跨卫,乃此身安处也。”“炊粱”:用高粱做饭。“卫”:驴的别称。顾炎武生活俭朴,常以高粱米饭为食,外出则以骑驴代步。后用“炊粱跨卫”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