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水深火热

水深火热

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。齐宣王进攻燕国,战胜了它。齐宣王问孟子道,有的人叫我不要吞并它,有的人劝我吞并它。拿一个万乘大国去攻打另一个万乘大国,仅五十天便攻下了它,人力是做不到的。看来,不吞并它,一定会天灾降身,您看如何?孟子回答道,如果吞并它,燕国人民高兴,就吞并它,古代的武王伐纣便是这样做的。燕国的人民不高兴,就不要吞并它,古代周文王便是这样做的。拿一个万乘大国去攻打另一个万乘大国,老百姓携着饭筐和酒壶来迎接,难道有别的用意吗?不过是想避免再过那种痛苦生活啊!如果燕国被吞并后,老百姓蒙受的灾难更加深重,那他们也只好走避他方了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梁惠王》下:“齐人伐燕,胜之。宣王问曰:‘或谓寡人勿取,或谓寡人取之。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五旬而举之,人力不至于此。不取,必有天殃。取之何如?’孟子对曰:‘取之而燕民悦,则取之,古之人有行之者,武王是也。取之而燕民不悦,则勿取,古之人有行之者,文王是也。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远而已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孙中山《三民主义·民权主义》:“欧洲人民当时受那种种不自由的痛苦,真是水深火热。”


并列 形容民生困苦,濒于绝境。语本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避水火也,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:“历年来百姓处在~之中,痛恨官府,仇视官军。”△多用于描写处境艰难。→生灵涂炭 水火之中 ↔安居乐业。也作“火热水深”。


解释比喻生活处境异常艰难痛苦。

出处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,岂有他哉?避水火也。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运而已矣。”

战国时,齐国打败了燕国。齐宣王问孟子:“有人劝我吞并燕国,也有人劝我不要吞并它。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实力同样雄厚的大国,只用五十天便打了下来,我认为这不是光凭人力就能做到的,这大概是天意。如果我们不吞并它,上天会认为我们违犯了天意而降下灾害。不如吞并了它,怎么样?”

孟子说:“如果吞并它而燕国的百姓高兴,就吞并它,周武王就曾经这样做过。如果吞并它后燕国的百姓不高兴,那就不要吞并它,周文王也这样做过。以齐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,来攻打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燕国,而燕国的百姓都用筐子装着吃的,用壶盛着喝的来欢迎您的军队,难道还有别的意思吗?只不过是想逃离那水深火热的苦难生活罢了。如果百姓以后的生活更加痛苦、灾难更加深重,他们就会对您失去信心,转而寻求其他的明君。”

近义民不聊生

反义安居乐业

例句

外敌入侵,军阀混战,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。


【词语水深火热】  成语:水深火热汉语词典:水深火热

猜你喜欢

  • 笥腹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喻博学者腹中学识之富。笥,指书箱。清李渔《奈何天.忧嫁》:“我自有笥腹,当奁随,又何用五车书在轿后推。”【词语笥腹】   汉语大词典:笥腹

  • 聚米山川

    同“聚米为谷”。清顾贞观《戚氏.二乔观兵书图》词:“量珠做、鸳鸯阵里,聚米山川。”

  • 黄羊祀灶

    汉代阴识家先世曾以黄羊祭祀灶神而发财致富,其后子孙繁昌。《后汉书.阴识传》:“初,阴氏世奉管仲之祀,谓为‘相君’。宣帝时,阴子方者,至孝有仁恩,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,子方再拜受庆。家有黄羊,因以祀之。自

  • 引裾

    同“牵裾”。宋叶適《薛端明挽诗》之一:“可但补阙名官日,不逢引裾强谏时。”【词语引裾】   汉语大词典:引裾

  • 衣芦花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八一九引南朝 宋 师党授《孝子传》:“闵子骞幼时为后母所苦,冬月以芦花衣之以代絮。其父后知之,欲出后母。子骞跪曰:‘母在一子单,母去三子寒。’父遂止。”后因以“衣芦花”为受后母虐待,亦为

  • 谷名愚

    同“谷号愚”。唐虞世南《门有车马客》诗:“如何守直道,翻使谷名愚?”

  • 松柏

    松柏冬夏常青,岁寒不凋,比喻忠贞的操守。《论语.子罕》,“子曰:‘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影也。’”《史记.伯夷列传》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彫;举世污浊,清士乃见。”【词语松柏】   汉语大词典:松柏

  • 不因一事,不长一智

    不因一事,亦作“不经一事”。意思说不经历过这一事,就不能增长对这一事的知识。宋代悟明《联灯会要.道颜禅师》:“老赵州十八以上便解破家散宅,徒为戏论,虽然如是,不因一事,不长一智。”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

  • 飞鸿雪爪

    同“鸿爪雪泥”。清陈维崧《风入松.纳凉》词:“浮世飞鸿雪爪,故山乱叶茅庵。”见“飞鸿踏雪”。清·陈维崧《风入松·纳凉》:“浮世~,故山乱叶茅庵。”【词语飞鸿雪爪】  成语:飞鸿雪爪汉语大词典:飞鸿雪爪

  • 鸾凤和鸣

    源见“卜凤”。比喻夫妻和美。宋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十六出:“似鸾凤和鸣,相应青云际。效鹣鹣比翼,鸳鸯双双戏。”主谓 鸾和凤一起鸣叫。比喻夫妻和谐。语本《左传·庄公二十二年》:“凤凰于飞,和鸣锵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