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殿上虎

殿上虎

对敢谏之臣刘安世的称谓。刘安世(1048-1125年)字器之,宋大名(今河北大名)人。神宗熙宁进士。不就选,从学于司马光。哲宗元祐三年(1088年)由吕公著推荐为右正言,累迁左谏议大夫。他身材魁伟,声如宏钟,而且十分孝敬。起初,朝廷授他为谏官,他先征求母亲意见说:“朝廷不因为我的不贤,让我任谏官之职。我一旦身在其位,就应敢作敢为,尽职尽责。如稍有不顺从触犯了朝廷,就会灾祸临头,无法伺奉母亲。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,若以老母亲为由而辞去此职,一定可以得到皇上的同意。”他母亲不同意这样做,说:“我听说谏官是能直言规劝天子的大臣。你父亲一生都想以此为职而未得到。你非常幸运,既能有此职,就应当舍身尽职以报效国家。如将来因敢谏而获罪流放,无论远近我都会跟随着你。”听了母亲的劝说,刘安世遂受命赴职。他做谏官多年,立朝刚正,直言敢谏。有时皇上发怒,他仍在一旁侍立,待皇上怒消,上前复奏。旁边的大臣看到这种情况,无不胆战心惊,吓得直冒冷汗。他们都说刘安世是“殿上虎”,当时对他无不敬畏。此后常用该典比喻敢谏之臣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45《刘安世传》10954页:“安世仪状魁硕,音吐如钟。初除谏官,未拜命,入白母曰:‘朝廷不以安世不肖,使在言路。倘居其官,须明目张胆,以身任责,脱有触忤,祸谴立至。主上方以孝治天下,若以老母辞,当可免。母曰:‘不然,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,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(fú扶,不)得,汝幸居此地,当捐身以报国恩。正得罪流放,无问远近,吾当从汝所之。’于是受命。在职累岁,正色立朝,扶持公道。其面折廷争,或帝盛怒,则执简却立,伺怒稍解,复前抗辞。旁侍者远观,蓄缩悚汗,目之曰‘殿上虎’,一时无不敬慑。”

【例句】:

明·萧良有等编撰《龙文鞭影》卷1:“刘公殿虎,庄子涂龟。”


【词语殿上虎】   汉语词典:殿上虎

猜你喜欢

  • 岩野

    源见“拔才岩穴”。指才德之士隐居之处。宋曾巩《与杜相公书》:“当今内自京师,外至岩野,宿师硕士,杰立相望。”《宋史.杨徽之传》:“乃至周岩野以聘隐沦,盛科选以来才彦。”【词语岩野】   汉语大词典:岩

  • 济南剑

    源见“题剑”。赞美敦厚质朴、善不外露之尚书。唐崔融《户部尚书崔公挽歌》:“空馀济南剑,天子署高名。”

  • 露掌

    同“承露盘”。南朝 梁王训《奉和同泰寺浮图》:“悬盘同露掌,垂凤似飞禽。”宋范仲淹《依韵酬吴春卿.鹤》:“露掌思高还警夜,芝田音断欲伤春。”【词语露掌】   汉语大词典:露掌

  • 喣濡

    同“喣沫”。唐韩愈《与鄂州柳中丞书》:“比常念淮右以靡弊困顿三州之地,蚊蚋蚁虫之聚,感凶竖喣濡饮食之惠。”【词语喣濡】   汉语大词典:喣濡

  • 池鱼林木

    北齐.杜弼《檄梁文》:“楚国亡猿,祸延林木,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”池鱼林木,比喻无辜而受连累,遭祸害。明.沈采《千金记.免死》:“小人本非池鱼林木之罪。老爹,体天自有好生之德,今日岂无救死之权。”并列

  • 作人

    《诗.大雅.棫朴》:“周王寿考,遐不作人。”孔颖达疏:“作人者,变旧造新之辞。”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“作人”。明张居正《贺朱镇山重膺殊恩序》:“君上所以命官作人,与臣子所以表树勋烈者,匪忠孝何繇哉?

  • 纱为笼

    同“纱笼素壁”。明李梦阳《赠何舍人赉诏南纪诸镇》诗:“童年题诗在高壁,六载不到纱为笼。”

  • 护花铃

    五代.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.上.花上金铃》:“天宝(唐玄宗李隆基年号)初,宁王日侍,好声乐……至春时,于后园中纫红丝为绳,密缀金铃,系于花梢之上,每有乌鹊翔集,则令园吏掣铃索以惊之,盖惜花之故也。”唐

  • 杵臼之交

    南朝.宋.范晔撰《后汉书.吴祐传》:“公沙穆(东汉胶东人,字文父,官至辽东属国都尉)东游太学,无资粮,乃变服客佣,为祐赁舂(受雇佣为人舂米)。祐与语,大惊,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。”《东观汉记.吴祐传》所

  • 三岛

    同“三神山”。唐 伊璠《及第后寄梁烛处士》诗:“鹏化四溟归碧落,鹤栖三岛接青霞。”宋史浩《水龙吟.洞天》词:“待丹成九转,飘然驾鹤,却游三岛。”【词语三岛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