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

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

形容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蛮不讲理地加人罪名。公元前651年,晋献公死。受晋献公之托,大臣荀息拥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君。这时,以里克、丕郑为首的忠于太子申生、公子重耳、公子夷吾的一班大臣派人刺杀奚齐于停丧处所。而后,荀息又拥立奚齐的弟弟卓子为君。不久,又被里克派人杀之于朝,荀息也被迫自杀。在秦、齐诸大国的支持下,夷吾归国为君,是为晋惠公。他即位后,为了巩固自己地位,就于公元前650年下令里克自杀。他说,没有你,我就当不了国君。然而,几个月来,你先后杀死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臣,现在我当你的国君,不是很困难的吗?里克这时已看透了晋惠公的真实面目。回答说,如果我不杀死那两个国君,哪里轮到你坐这个位子。你现在想处死我,给我强加一些罪名,那是很容易的。随即自杀了。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僖公十年》:“夏四月,周公忌父、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。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,公使谓之曰:‘微子,则不及此。虽然,子杀二君与一大夫,为子君者,不亦难乎?’对曰:‘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臣闻命矣。’伏剑而死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刘克庄《与郑丞相书》:“凡人之身,岂能无过;苟欲加罪,何患无辞!” 清·归庄《感事寄二受翁二首》之二:“欲加之罪岂无辞,惟德成邻乃见疑。”


其他 《左传·僖公十年》载:晋献公死后,晋大夫里克先后杀公子奚齐和公子卓,以及大夫荀息。新君晋惠公即位后杀里克。将杀里克时,惠公派使臣对他说:“微子则不及此。虽然,子弑二君,与一大夫,为子君者不亦难乎?”对曰:“不有废也,君何以兴? 欲加之罪,其无辞乎? 臣闻命矣。”伏剑而死。后用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指随心所欲地诬陷别人。姚雪垠《李自成》2卷27章:“‘可是,老徐,李自成没有什么罪名,咱们收拾了他,对别人怎么说呀?’‘~!’”△贬义。用于指罗织罪名,诬陷无辜者。→故入人罪 罗钳吉网 莫须有 ↔罪有应得 不打自招。也作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词”。也省作“欲加之罪”。


【词语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】  成语: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汉语词典: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

猜你喜欢

  • 饮亡何

    同“日饮亡何”。清尤侗《程翼苍狂饮草堂却赠》诗:“禁烛论文书不律,宫袍贳酒饮亡何。”

  • 燕赵

    同“燕赵人”。南朝梁武帝《戏作》诗:“长袂必留客,清哇咸绕梁。燕 赵羞容止,西 妲惭芬芳。”【词语燕赵】   汉语大词典:燕赵

  • 扑朔

    源见“扑朔迷离”。兔的代称。宋苏轼《游径山》诗:“寒窗暖足来扑朔,衣钵咒水降蜿蜒。”王文诰辑注引王十朋曰:“《事状》云:‘师有二白兔,常跪于杖履之间。’”【词语扑朔】   汉语大词典:扑朔

  • 织屩易米茗

    源见“居士屩”。指隐逸之士自食其力。明高启《咏隐逸.朱桃椎》诗:“织屩易米茗,于人又何求?”

  • 望帝化

    同“望帝化鹃”。清顾炎武《大行皇帝哀诗》:“哀同望帝化,神想白云乘。”

  • 崖路

    大略、概略的意思。《庄子.知北游》:“夫道窅然难言哉,将为汝言其崖略。”窅( ㄧㄠˇ yǎo 咬)然:深远。

  • 望风捕影

    同“捕风捉影”。《三侠五义》一一〇回:“怎么能够身临其境,将水寨内探访明白,方好行事;似这等望风捕影,实在难以预料。”杨朔《月黑夜》:“情况不弄清楚,他决不肯望风捕影地蠢动。”连动 看风势,捉影子。比

  • 中圣贤

    同“中圣人”。宋苏轼《次韵王定国会饮清虚堂》:“何人可复间季 孟,与子不妨中圣贤。”

  • 耳提

    源见“耳提面命”。谓恳切教导。清曾国藩《台州墓表》:“国藩愚陋,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,晨夕讲授,指画耳提,不达则再诏之。”【词语耳提】   汉语大词典:耳提

  • 银河清浅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九《古诗十九首》其一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……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。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”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有“河汉(银河)清且浅”句喻天上牵牛、织女二星虽隔又清又浅之水,但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