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行不建立,百姓就不会救援。 表示失道寡助。语出《左传.文公五年》:“冬,楚公子燮灭蓼。臧文仲闻六与蓼灭,曰:‘皋陶、庭坚不祀忽诸。德之不建,民之无援,哀哉!’”《后汉书.逸民传.陈留老父》:“陈留
宋.范正敏《遯斋闲览》:“李安义者谒富人郑生,辞以出,安义于门上大书午字而去。或问其故,答曰:‘牛不出头耳。’此亦昔人题凤之意。”(引自《历代笑话集》)午字字形为牛字不出头,李安义题午于门,是讥骂郑生
颜色少好而又美盛。《诗.周南.桃天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又《召南.何彼秾矣》:“何彼秾矣,华如桃李。”二诗都是讲男女婚嫁事,将桃李颜色之美,比喻女子的容貌,所以后人断章取义,用为祝颂男女嫁娶之辞
源见“气缠霜匣”。指传国之宝。南朝 齐谢朓《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》诗:“玺剑先传,龟玉增映;宗尧有绪,复禹无竞。”【词语玺剑】 汉语大词典:玺剑
《诗经.小雅.常棣》:“常棣之华,鄂不韡韡。凡今之人,莫如兄弟。”全诗八章,是写兄弟友爱的。相传周公悲伤管叔、蔡叔不和,疏远了兄弟之情,召公为此作《常棣》之歌。旧说以为周公宴饮兄弟之歌。常棣又作棠棣,
源见“蔬水曲肱”。形容随遇而适,安贫乐道。宋陆游《秋夜读书有感》诗:“但令吾道常无坠,饮水何妨枕曲肱。”【词语枕曲肱】 汉语大词典:枕曲肱
源见“辽东鹤”。指得道成仙的丁令威。唐权德舆《扬州与丁仙人别》诗:“将军易道令威仙,华发清谈得此贤。”
《史记.虞卿列传》:“虞卿者,游说之士也。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。“簦”方指斗笠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战国时虞卿曾背着斗笠不惜远程奔波之劳游说赵孝成王。后以“担簦”喻奔波辛劳。唐.李群玉《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
同“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”。明张煌言《答毛参军书》:“迨苏武生还之日,正邹阳见收之期,祸及池鱼。”见“殃及池鱼”。明·张煌言《答毛参军书》:“迨苏武生还之日,正邹阳见收之期,~。”【词语祸及池鱼】 成
呴( ㄒㄩ xū 虚):嘘气。濡:沾湿。呴濡:吐沫。《庄子.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若相忘于江湖。”泉水干了,鱼互相用吐沫沾湿。后即以“相呴相濡”比喻人同处困境而互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