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枉尺直寻

枉尺直寻

枉,屈;直,伸;寻,古代长度单位,八尺为寻。枉尺直寻,比喻在小节上不妨委曲一些,以求得较大的好处。孟子的学生陈代对他说,您不愿谒见诸侯,未免显得心地太狭小了吧!假如现在谒见他们,情况好了,可以实行仁政,帮助他们统一天下;即使不那么理想,也可以富国强兵,帮助他们称霸于世。况且以前的《志》书上说,受委曲不过一尺,而得伸直的却是八尺,相较之下,似乎还是应该干的。孟子回答说,委曲一尺,伸直八尺的话,只是从利益角度考虑问题,如果单从利益出发,那么只要能得利益,委屈八尺,伸直一尺也可以干吗?凡是放弃原则,枉曲自己的人,没有一个能把社会治理好的。

【出典】:

孟子·滕文公》下:“陈代曰:‘不见诸侯,宜若小然;今一见之,大则以王,小则以霸。且《志》曰:‘枉尺而直寻,宜若可为也。’孟子曰:‘……夫枉尺而直寻者,以利言也。如以利,则枉寻直尺而利,亦可为与?……枉己者,未有能直人者也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:“枉尺直寻,议者讥之,盈欲亏志,孰云非羞?”


并列 枉,弯曲;直,伸直;寻,八尺。弯屈一尺而能伸直一寻。比喻在小地方让一下步,却可以得到更大的好处。语本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枉尺而直寻,宜若可为也。”《晋书·戴逵传》:“尚迷拟之然后动,议之然后言,固当先辩其趣舍之极,求其用心之本,识其~之旨,采其被褐怀玉之由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描写小有所损,大有所获。↔因小失大。 也作“尺枉寻直”。


【词语枉尺直寻】  成语:枉尺直寻汉语词典:枉尺直寻

猜你喜欢

  • 随风花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用以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同际遇。宋苏轼《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》诗:“二物与人初不异,飘落高下随风花。”

  • 十八贤

    源见“莲社”。指晋代在庐山结莲社的十八位僧俗。唐李群玉《湘中别成感阇黎》诗:“愿与十八贤,同栖翠莲国。”【词语十八贤】   汉语大词典:十八贤

  • 半面之知

    同“半面之交”。宋郑侠《赛谢明化寺土地文》:“英人上下,举无半面之知者。”

  • 杨柳依依

    《诗经.小雅.采薇》: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行道迟迟,载渴载饥。我心伤悲,莫知我哀。”此是《采薇》末章。《采薇》是描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,爱国恋家,情绪矛盾苦闷之作。此章写道:从前我

  • 空天下马

    同“空群冀北”。金元好问《答公茂》诗:“冀北已空天下马,江东全倚谢家安。”

  • 志公赏麒麟

    志公:宝志上人,六朝名僧。又称宝公。麒麟:传说中的神兽,古人以它象征吉祥。徐陵(507-583年)字孝穆,东海郯(tán谈)(今山东郯城人)。梁时,任东宫学士(官名,负责典礼、编纂、撰述等)、尚书度支

  • 鲇缘竹

    同“鲇鱼上竹竿”。清冯桂芬《五十初度自题小影》诗:“一官蓬岛鲇缘竹,五载枌乡鼠啮藤。”【词语鲇缘竹】   汉语大词典:鲇缘竹

  • 原氏阡

    《汉书.游侠传.原涉》:“涉字巨先。……初,武帝时,京兆尹曹氏葬茂陵,民为其道为‘京兆仟’。涉慕之,乃买地开道,立表署曰‘南阳仟’,人不肯从,谓之‘原氏仟’。”汉武帝时京兆尹曹氏死后葬在茂陵,通往墓地

  • 公瑾论兵

    《三国志.吴书.周瑜传》:“(建安)十三年春,权讨江夏,瑜为前部大督。其年九月,曹公入荆州……权延见群下,问以计策。”“瑜曰:‘……今北土既未平安,加马超、韩遂尚在关西,为操后患。且舍鞍马,仗舟楫,与

  • 北山之北南山之南

    《三国志.蜀书.法正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三辅决录注》曰:“真(法正祖父)字高卿,少明五经,兼通谶纬,学无常师,名有高才。常幅巾见扶风守,守曰:‘……欲相屈为功曹何如?’真曰:‘以明府见待有礼,故四时朝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