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杯盘狼藉

杯盘狼藉

狼藉(jí):象狼窝里垫的草杂乱不堪。此典指淳于髠(kūn昆)参加宴会饮酒后桌上的餐具纵横散乱。后以此典指酒饭后桌上的杯、盘、碗、筷乱七八糟地扔放着。

淳于髠,战国时齐国(今山东省北部和东部,国都临淄[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])谋士。他多次讽谏齐威王和邹忌改革内政。齐威王八年(前349年),楚国攻齐,淳于髠出使赵国求援,赵国拨给精兵十万,战车千辆。楚国听到这消息,便连夜退兵而去。齐威王十分高兴,在后宫摆酒庆功,接见淳于髠,赐给他酒。问道:“先生能喝多少酒才醉呢?”淳于髠回答说:“我喝一斗也能醉,喝一石(古饮酒容器,十斗为一石)也能醉。”齐威王说:“先生喝一斗就醉了,怎么能增加十倍喝一石呢?这个道理能说出来听听吗?”淳于髠说:“在大王面前承蒙赏赐酒喝,有执法官在旁边,有御史在身后,我胆战心惊,趴在地上喝酒,不过一斗就醉了。倘若父亲有尊敬的贵客,我扎起袖子,躬身跪着,在前面陪席,不时赏我残酒喝,捧杯祝酒,连连起身应酬,喝不到两斗就醉了。倘若朋友交游,好久没有会面,忽然相见,高兴地追述往事,互相倾谈心里话,大概五、六斗就醉了。至于乡里的聚会,男女杂坐,慢慢地相互敬酒,玩博棋、赛投壶,呼朋唤友,三、五成群,握手言欢也不受处罚,瞪着眼看也没有禁忌,前面地上有落下的耳环,后面地上有失掉的发簪,我内心里喜欢这样,喝上八斗却只有两、三分醉意。天黑了,酒残了,把剩下来的酒盛在一起,大家促膝而坐,男女同席,鞋子、木屐错乱了,杯子、盘子乱七八糟地扔放着,堂屋的蜡烛已经熄灭,主人单独留下我,送走了其他的客人,绫罗短袄解开了衣襟,略微闻到阵阵香气,在这个时候,我心里最高兴,能喝一石酒。所以说酒喝多了就乱了,快乐到了顶点就悲哀了。一切事情都是这样。这说的是什么都不要达到顶点,如果达到了顶点,就必然走向反面转为衰败。”淳于髠用这样的话婉转地劝告齐威王。齐威王明白了喝酒的害处,就说:“好。”于是就停止了通宵地长夜饮酒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26《滑稽列传·淳于髠》3199页:“威王大说(yuè阅,通“悦”,高兴),置酒后宫,召髠赐之酒,问曰:‘先生能饮几何而醉?’对曰:‘臣饮一斗亦醉,一石亦醉。’威王曰:‘先生饮一斗而醉,恶(wū巫,如何;怎么)能饮一石哉!其说可得闻乎?’髠曰:‘赐酒大王之前,执法(执法官吏)在前,御史(管文书和记事)在后,髠恐惧俯伏而饮,不过一斗径(直;就)醉矣。若亲(父亲)有严客(尊客),髠帣(juān gōu倦沟,扎起袖子)鞠(jì计)(弯腰跪着),侍酒于前,时赐余沥(剩余的酒),奉觞(shōng商,盛酒器)上寿(敬酒;祝福),数起,饮不过二斗径醉矣。若朋友交游,久不相见,卒(cù醋,通“猝”)然)然(突然)相睹,欢然道故(追述往事),私情相语,饮可(大约)五、六斗径醉矣。若乃(至于)州闾(乡里)之会,男女杂坐,行酒(依次饮酒)稽留(停留),六博(类似现代走棋)投壶(把箭投入特制的壶里比赛胜负),相引为曹(侪辈;伙伴),握手无罚(古时礼教很严,男女授受不亲,但乡里宴会饮酒,男女可以互相握手,不受拘束),目眙(chì,瞪眼直视)不禁,前有堕(duòěr舵耳,坠落在地上的耳环),后有遗簪(zān糌),髠窃(私下;暗自)乐(喜欢,动词)此,饮可八斗而二参日暮酒阑(尽),合尊(把剩余的酒合盛在酒樽器内)促坐(大家靠近坐在一起),男女同席,履舄(xì细,木底鞋)交错,杯盘狼藉,堂上烛灭,主人留髠而送客,罗襦(rú儒,薄罗短衣)襟解,微闻芗(xiāng乡,通“香”)泽(香气),当此之时,髠心最欢,能饮一石。故曰酒极则乱,乐极则悲;万事尽然,言不可极,极之而衰。’以讽谏(用委婉曲折的话去规劝别人)。齐王曰:‘善。’乃罢长夜之饮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甫《郑典设自施州归》:“敕厨倍常羞,杯盘既狼藉。” 唐·白居易《酬司录李郎中寒食同案》:“杯盘狼藉宜侵夜,风景阑珊欲过春。” 唐·白行简《三梦记》:“向梦中与数十人游一寺,皆不相识,会食于殿庭。有人自外以瓦砾投之,杯盘狼藉,因而遂觉。” 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肴核既尽,杯盘狼藉。”


主谓 形容酒宴肴馔食尽杯盘杂乱的样子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“~,堂上烛灭。”※藉,不读作jiè。△用于描写酒席结束之情形。→杂乱无章 ↔井井有条。也作“狼藉杯盘”、“杯盘狼籍”。


【词语杯盘狼藉】  成语:杯盘狼藉汉语词典:杯盘狼藉

猜你喜欢

  • 传都赋

    《世说新语.文学》:“庾仲初作《扬都赋》成,以呈庾亮。亮以亲族之怀,大为其名价云:‘可三《二京》,四《三都》。’于此人人竞写,都下纸为之贵。”又,“庾阐始作《扬都赋》。”南朝.梁.刘孝标注引《中兴书》

  • 将李代桃

    源见“李代桃僵”。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.守楼》:“贞丽从良,香君守节,雪了阮兄之恨,全了马舅之威,将李代桃,一举四得,倒也是个妙计。”见“僵李代桃”。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守楼》:“贞

  • 燕梦征兰

    《左传.宣公三年》载:郑文公有贱妾名燕姞,梦天使送她一支兰花,天使说:“我是伯儵,是你的祖先,把它作为你的儿子。因兰有国香,佩带着它,别人就会像爱兰一样地爱你。”不久以后文公果然让她侍寝,怀孕生了穆公

  • 矞云

    汉董仲舒《雨雹对》:“云则五色而为庆,三色而成矞。”汉扬雄《太玄.割》:“紫霓矞云朋围日,其疾不割。”矞云,谓彩色瑞云。后用以喻贤德而有地位的人。明杨慎《艺林伐山.紫霓矞云》:“《太玄》曰:‘紫霓矞云

  • 纱笼素壁

    源见“碧纱笼”。指所题壁诗画受重视,被珍护。宋刘过《沁园春.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》词:“记东坡赋就,纱笼素壁;西山句好,帘卷晴珠。”

  • 壅蔽

    隔绝和蒙蔽。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赵高专权自恣,壅蔽大臣。”也作“雍蔽”、“拥蔽”,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,故置公、卿、大夫、士,以饰法设刑,而天下治。”【词语壅蔽】   汉语大词典

  • 张三影

    宋李颀《古今诗话.有客谓张三影》:“有客谓张子野曰:‘人皆谓公为张三中,即“心中事”、“眼中泪”、“意中人”也。’公曰:‘何不目我三影?’客不晓。公曰:‘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,“娇柔懒起,帘压卷花影”,

  • 黄人捧日

    同“黄人守日”。宋宋祁《春帖子词.皇帝阁之六》:“苍龙东阙转春旂,綷羽林梢最早知。青帝回风还习习,黄人捧日故迟迟。”见“黄人守日”。宋·宋祁《春帖子词·〈皇帝阁〉之六》:“青帝回风还习习,~故迟迟。”

  • 孝先便腹

    《后汉书.边韶传》:边韶字孝先,“以文章知名,教授数百人。韶口辩,曾昼日假卧,弟子私嘲之曰:‘边孝先,腹便便,懒读书,但欲眠。’韶潜闻之,应时对曰:‘边为姓,孝为字。腹便便,《五经》笥。但欲眠,思经事

  • 指雁为羹

    元.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三折:“终身无,簸箕星,指云中,雁作羹。”“指雁为羹”,是指用天上的大雁去做羹汤,相去遥远,不切实际。用以比喻用不切实际的想法自慰。《雍熙乐府.醉花阴.赶苏卿套》:“当初指雁为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