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杜门却扫

杜门却扫

杜,阻塞。却扫,不扫。关闭大门,不再洒扫门径,迎接宾客。指不与外界接触。原是对北魏李谧隐居治学生涯的形容。李谧,字永和,赵郡(今河北赵县)人。自小好学,博通诸经,遍览百家,然朝廷征召并拜他为著作佐郎,他辞而不就;公府两次征召,他仍不就,虽生于仕宦大家,却只以琴书为业,有绝世之心。年三十二夭亡,遐迩悼惜。于是四十五位学官上书道:“故处士李谧;十三岁通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尚书》,兼长历数之术,但只以拥书为乐,竟杜门却扫,弃家产而求书,经其审定的书四千卷有余。常常隆冬达曙,盛夏通宵,然暴疾而卒,朝廷怎可默然!”帝随即降诏,谥谧贞静处士,又表谧门闾,门为“文德”,里为“孝义”。又作闭门扫轨(轨,车轮留下的痕迹)。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90《李谧传》1938、1939页:“学官四十五人上书曰:‘窃见故处士赵郡李谧……十三通《孝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毛诗》、《尚书》,历数之术尤尽其长,州闾乡党有神童之号……遂绝迹下帏,杜门却扫,弃产营书,手自删削,卷无重复者四千有余矣……而祐善空间闻,暴疾而卒……其可默乎!’事奏,诏曰:‘谧屡辞征辟,志守冲素,儒隐之操,深可嘉美。……谥曰贞静处士,并表其门闾,以旌高节。’遣谒者奉册,于是表其门曰‘文德’,里曰‘孝义’云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刘知几《史通·忤时》:“杜门却扫,凡经三载”。 清·朱彝尊《〈话山集〉序》:“平湖陆先生话山,名在复社。迨甲申六月,纳巾衫于学使,业闭门扫轨矣。”


见“闭门却扫”。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文学》:“遂绝迹下帷,~,弃产营书。”


【词语杜门却扫】  成语:杜门却扫汉语词典:杜门却扫

猜你喜欢

  • 越燕喜日

    汉赵晔《吴越春秋.阖闾内传》:“胡马望北风而立,越燕向日而熙,谁不爱其所近,悲其所思乎!”越燕,即紫燕,小而多声。后因以“越燕喜日”为比喻思乡怀国之典。唐李白《拟古诗》之十二:“越燕喜海日,燕鸿思朔云

  • 骊龙抱珠

    源见“探骊得珠”。比喻志士怀才。元岑安卿《出门偶赋》诗:“老骥伏枥风萧萧,饥鹰侧目看青霄;骊龙抱珠海底卧,虎豹不噬群狐嗥。”

  • 委咎

    推卸罪责于他人,义与“委罪”同。《晋书.石季龙载记》:“冀州八郡大蝗,司隶请坐守宰。季龙曰:“此政之失和,朕之不德,而欲委咎守宰,岂禹汤罪己之义耶?’”季龙:后赵主石虎,为十六国中最强者。冀州:地在今

  • 不见全牛

    源见“庖丁解牛”。形容对事物观察透彻,深谙其规律,技艺高超。宋黄庭坚《别蒋颖叔》诗:“三品衣鱼人仰首,不见全牛可下刀。”

  • 潘生闲居

    同“潘岳闲居”。清归庄《与蒋路然》书:“兄犹侍太夫人,有潘生闲居之乐。”

  • 三台星坼

    源见“星坼中台”。宰辅大臣将亡的凶兆。清袁枚《哭溧阳相公》诗之一:“三台星坼上公嗟,中旨遥闻恤典加。”

  • 色丝

    源见“绝妙好辞”。“绝”的离合析字。谓绝妙;妙文。唐张说《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》诗:“斋戒觌华玉,留连叹色丝。”宋曾巩《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》诗:“枣木已非真篆刻,色丝空喜好文章。”明高启《感怀次蔡参军

  • 豹房

    明武宗朱厚照于宫禁中建造的淫乐场所。正德二年(1507年)诏造豹房,在西华门内,不听政,昼夜淫乐。正德十六年(1521年),厚照死于豹房。【出典】:《明史》卷16《武宗本纪》201页:“(正德二年)秋

  • 反经行权

    《公羊传.桓公十一年》:“权者何?权者反于经,然后有善者也。”后以“反经行权”指为顺应形势,暂悖常道,采用变通做法。元施惠《幽闺记.招商谐偶》:“倘遇不良之人,无赖之辈,强逼为婚,非惟玷污了身子,抑且

  • 飞花堕溷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喻人的不好际遇。清张问陶《观我》诗之二:“飞花堕溷春难挽,瞎马临池夜可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