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李靖行雨

李靖行雨

源见“马鬣一滴”。形容下雨。元冯子振《鹦鹉曲.黄阁清风》:“汉萧何昴宿分英,李靖唐时行雨。”


【典源】唐·李复言《续玄怪录》卷四:“卫国公李靖,微时尝射猎霍山中,寓食山村。……俄而阴暗迷路,茫然不知所归,怅怅而行,困闷益极。乃极目有灯火光,因驰赴焉。既至,乃朱门大第,……夫人曰:‘此非人宅,乃龙宫也。妾长男赴东海婚礼,小男送妹。适奉天符,次当行雨。计两处云程,合逾万里,报之不及,求代又难,辄欲奉烦顷刻间,如何?’公曰:‘靖俗客,非乘云者,奈何能行雨? 有方可教,即唯命耳。’夫人曰:‘苟从吾言,无有不可也。’遂敕黄头:‘备青骢马来。’又命取雨器,乃一小瓶子,系于鞍前,诫曰:‘郎乘马,无勒衔勒,信其行,马躩地嘶鸣,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,慎勿多也。’于是上马腾腾而行,其足渐高,但讶其稳疾,不自知其云上也。风急如箭,雷霆起于步下。于是随所躩,辄滴之,既而电掣云开,下见所憩村,思曰:‘吾扰此村多矣,方德其人,计无以报。今久旱,苗稼将悴,而雨在我手,宁复惜之。’顾一滴不足濡,乃连下二十滴。俄顷雨毕,骑马复归。夫人者泣于厅曰:‘何相误之甚! 本约一滴,何私感而二十之! 天此一滴,乃地上一尺雨也。此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,岂复有人。妾已受谴,杖八十矣。’”

【今译】 唐代李靖曾在霍山打猎,住在一山村中,有次出猎天暗迷路,见到一高大门第,进去求宿。半夜听有人来叩门,说是让去行雨,但家中二男都不在,夫人请李靖去,对他说:“这里是龙宫。我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家,现在接到天符,要去行雨,他们一时又回不来,想麻烦您一下,是否可以?”李靖说:“我是俗人,不会乘云,怎么能行雨呢?”夫人说:“我可以教给您。”让备青骢马来,又让取来雨器,是一个小瓶,系在鞍前,告诉李靖:“您乘马,随它而走,如果马刨地嘶鸣,就将瓶中水滴一滴在马鬃上,千万不要多。”于是李靖上马,渐渐高起,已在云上,随着马所刨,就滴一滴。忽然从云间看到所住的山村,觉着应该报答村人,只滴一滴太少,连滴了二十滴。等到行完雨回来,见夫人在厅上等着,哭着对他说:“本来约定一滴,为什么为报私恩而连滴二十! 这一滴,在地上就是一尺雨,这村半夜水深二丈,哪还会有人活着呢! 我已受天帝杖责,打了八十杖了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下雨或求雨。

【典形】 李靖行雨、马鬣一滴、倾倒瓶中雨、天瓢翻、天瓢水。

【示例】

〔李靖行雨〕 元·冯子振《鹦鹉曲·黄阁清风》:“汉肖何昴宿分英,李靖唐时行雨。”

〔马鬣一滴〕 明·高启 《登阳山绝顶》:“灵旗风转白日晦,马鬣一滴沾三吴。”

〔倾倒瓶中雨〕 宋·苏轼《祷雨张龙公》:“倾倒瓶中雨,一洗麦上埃。”

〔天瓢翻〕 宋·苏轼《二十六日五更起行》:“安得梦随霹雳驾,马上倾倒天瓢翻。”

〔天瓢水〕 明·高启《题董元卧沙龙图》:“人间滴罢天瓢水,归护玄珠卧沙里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集矢之的

    源见“集矢”。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。李大钊《国情》:“自《临时约法》为集矢之的,而世之谈国情者众。”偏正 被许多箭射中的靶子。比喻被众人集中指责的对象。语本《左传·襄公二年》:“郑成公疾,子驷请息肩于

  • 抔土未乾

    谓陵墓之土还没乾。唐代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氏檄》:“一抔之土未乾,六尺之孤何托。”一抔( ㄆㄡˊ póu 掊):犹言一掬。以手掬物叫抔。

  • 之罘朱雁

    之罘(fú福):即芝罘,山名,在今山东烟台。太始三年(前94年)二月,汉武帝在游历东海登之罘山的行程中,捕获了一只朱红色的大雁,视之为祥瑞之物,当时写了一首《朱雁之歌》。后以此典咏帝王出巡或颂太平盛世

  • 寡人好货

    寡人:古代侯王谦称自己。货:钱财。 我喜爱钱财。 后泛指拜金者。语出《孟子.梁惠王下》:“(齐宣)王曰:‘寡人有疾,寡人好货。’”邓星盈《“人心不古”论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4月7日):“(《

  • 龚遂劝农

    汉代著名循吏龚遂鼓励百姓致力农桑。《汉书.循吏.龚遂传》:“遂见齐俗奢侈,好末技,不田作,乃躬率以俭约,劝民务农桑,令口种一树榆、百本薤、五十本葱、一畦韭,家二母彘、五鸡。民有带持刀剑者,使卖剑买牛,

  • 妍媸

    美好和丑恶。媸亦作“蚩”。晋代陆机《文赋》:“混妍蚩而成体,累良质为瑕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巧艺》:“顾长康画人,或数年不点目睛,人问其故,顾曰:‘四体妍媸,本无关妙处;传神写照,正在阿堵中。’

  • 躁人之辞多

    躁:烦躁。 焦躁竞进的人其言辞必然多而杂。语出《易.系辞下》:“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其吉善辞直,故辞寡也;以其烦躁,故其辞多也。”宋.陆九渊《与王顺伯》:“躁人之辞多者,谓其躁妄

  • 寿阳脂粉

    同“寿阳妆”。宋吴潜《满江红.郑园看梅》词:“长恐寿阳脂粉污,肯教摩诘丹青摸。”

  • 遗锦

    晋.常璩《华阳国志》卷十下《先贤士女总赞下.汉中士女》:“阎宪字孟度,成固人也。名知人。为绵竹令,以礼让为化,民莫敢犯。男子杜成夜行,得遗物一囊,中有锦二十五匹,求其主还之,曰:‘县有明君,何敢负其化

  • 鳌柱

    源见“女娲补天”。即天柱。元吴莱《观孙太古周天二十八宿星君像图》诗:“大圜杳何极,鳌柱屹不倾。”【词语鳌柱】   汉语大词典:鳌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