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杀人越货

杀人越货

越:原意为颠越,扑倒。这里指夺取,抢劫。 指杀害人命、抢劫财物沈荃(?-1684年),字贞蕤(Ruí緌),江南华亭(今上海市松江西)人。清顺治九年(1652年)进士,授编修。清世祖爱新觉罗·福临选择翰林(清朝以翰林院为“储才”之地,在科举考试中选拔成绩优异者为翰林官。清制翰林院以大学士为掌院学士,下设侍读学士、侍讲学士、侍读、侍讲、修撰、编修、检讨等官)中官员由京师转到外地去做官,沈荃调出为大梁(治所今河南开封市)道副使。那时,禹州(今河南禹县)地方有盗贼仗恃竹园为巢穴,杀害人命,抢劫财物。沈荃派遣吏员役卒去搜查与案件有关的地方并逮捕有关的人。发掘土地得到死尸十多具,都按刑律处死那些犯法的人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266《沈荃传》9944页:“禹州盗倚竹园为巢,杀人越货,荃遣吏卒收捕,发土得尸十余,悉按诛之。”

【例句】:

郭沫若《孔墨的批判》:“这(指攻人之国)比杀人越货是更加不义了。”


并列 越,抢劫。杀害人命,抢夺财物的强盗行为。语本《尚书·康诰》:“杀越人于货,睯不畏死。”《清史稿·沈荃传》:“禹州盗倚竹园为巢,~,荃遣吏卒收捕,发土得尸十余,悉按诛之。”△贬义。用于公开抢劫行为。→谋财害命。也作“杀人劫财”。


谋财害命、抢劫杀人,这种匪盗行为称作 “杀人越货”。

“杀人”很明白,但 “越货”是什么意思呢? “货”指财物,“越”是不是 “劫盗”之义呢?

《书·康诰》: “杀越人于货,暋不畏死。”暋 ( mǐn) ,顽悍。孔传: “杀人颠越人,于是以取货利。”疏: “其劫窃皆有杀有伤。越人谓不死而伤,皆为之而取货利故也。”

由上而知两点: 一、“杀人越货”一语源于 《书·康诰》“杀越人于货”之句。二、“越”在此为 “伤”人,而非 “劫、盗”义。

“杀越人于货”,依孔传、孔疏所解,犹言 “杀伤人于货”,即“为了劫盗货财而杀人、伤人”。因此,“杀人越货”用口语、常语来说,就是 “谋财害命”、“抢劫杀人”。

一说 “越”通 “敚”( 徒活切,音夺) ,义为 “抢夺”。 《说文·攴部》: “敚,彊 ( 强) 取也。”段注: “此是争敚正字,后人假夺为敚,夺行而敚废矣。”“敚”字唐时尚用,后废。

依此,则 “杀人越货”即言 “杀人夺货”,语义甚明。 《辞海》持 “越”通 “敚”之说,然迄无 “越”通 “敚”之音理、例证,兹录以备考。

“越”字义解可取 《孟子·万章下》“《康诰》曰: ‘杀越人于货。’”赵岐注: “越、于,皆于也,杀于人取于货。”“越”可与 “粤”通, “粤、聿、曰、越”古皆为语助词,通用。赵岐 《孟子》注可取。孔传、孔疏于 “越”之训未审。

湖南师范大学已故周秉钧先生 《尚书易解》(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版) 释 “越”为 “远”( 《广雅·释诂》: “越,远也”) ,则“杀越人于货”为 “杀远人于货”,“于”犹 “取”,即谓 “杀远方之人而夺取货物”。依据文意,此类人 “当顺民怨以刑之”,则周先生此说甚谛,于文法亦顺,宜从。


【词语杀人越货】  成语:杀人越货汉语词典:杀人越货

猜你喜欢

  • 捕影系风

    同“捕风捉影”。南唐史虚白《钓矶立谈》:“于是连兵十数年,国削民乏,渺然视太平之象,更若捕影系风。”见“捕风捉影”。《梁书·刘孝绰传》:“但雕朽杇粪,徒成延奖;~,终无效答。”【词语捕影系风】  成语

  • 秦姬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指传说中成仙飞升的秦弄玉。明唐寅《观鳌山》诗:“顾身已自登缑岭,何必秦姬奏洞箫?”

  • 韩众白鹿

    《楚辞》战国楚.屈原《远游》:“奇傅说之托辰星兮,羡韩众之得一。”宋.洪兴祖补注引《列仙传》:“齐人韩终(即韩众)为王采药,王不肯服,终自服之,遂得仙也。”晋.葛洪《神仙传.刘根传》:“根曰:‘吾昔入

  • 匈奴笑千秋

    汉武帝时,因车千秋为戾太子鸣冤,受到武帝的赏识。接见时就提拔他为大鸿胪,过了几个月就担任丞相,被封为富民侯。车千秋在才能和学问上都很一般,也没有什么功勋和资历,不过是说一句话感动醒悟了皇上,旬月之间就

  • 鹊巢鸠占

    同“鹊巢鸠居”。清蒋士铨《第二碑.题坊》:“验先朝牒状,红泥出印床,无奈鹊巢鸠占,不认关防。”见 “鹊巢鸠居”。清·朱㿥《翡翠园·谋房》:“~计偏迂,虎威狐假情难恕。”【词语鹊巢鸠占】

  • 孝先眠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借指贪睡。清尤侗《同史及超太史张伯升明府天士家兄集周裕斋广文斋中》诗:“客散一帘风雨后,北窗正可孝先眠。”

  • 不食周粟

    粟(sù速):小米。泛指粮食。此典指伯夷、叔齐在周武王战灭商纣王后,不吃周朝粮食。后以此典比喻忠诚坚定,有气节。殷朝末年,有个孤竹国(今河北卢龙县东)。国君有几个儿子,大子叫伯夷,小子叫叔齐。孤竹君去

  • 龙髯与遗弓

    《史记.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,龙乃上去。余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髯,龙髯拔堕,堕黄帝之弓。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,乃抱其弓与胡

  • 投砖

    源见“抛砖引玉”。赠人之物品的谦言。唐卢纶《卧病寓居龙兴观赠乔尊师》诗:“倚玉翻成难,投砖敢望酬?”【词语投砖】   汉语大词典:投砖

  • 九转功成

    晋.葛洪《抱朴子.金丹》:“其一转至九转,迟速各有,日数多少,以此知之耳。其转数少,其药力不足,故服之用日多,得仙迟也;其转数多,药力成,故服之用日少,而得仙速也。”又“一转之丹,服之三年得仙……九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