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本来面目

本来面目

原是佛家语,指人有心性、有本分。指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。 王安国(?-1757年),字春圃(Pǔ普),高邮(今江苏高邮县)人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进士,授编修,升侍讲。提督肇高(今广东肇庆市、高要县)学政。乾隆十年(1745年),召为兵部尚书。乾隆二十年(1755年),升吏部尚书。还在王安国当初刚考中进士时,去拜见大学士朱轼,朱轼告戒王安国说:“读书人当官以后,要留得原来的心性和本分很难。”王安国一辈子都背诵这句话。后来作上大官,所用的衣服、食品、器具、用物等都不改变原来的俭朴习惯。

【出典】:

清史稿》卷304《王安国传》10499页:“安国初登第(考中进士叫“登科”),谒大学士朱轼,轼戒之曰:‘学人通籍(籍是二尺长的竹片,上写姓名、年龄、身份等挂在宫门外,以备出入时查对。“通籍”是记名于门籍,可以进出宫门。后来也称初作官为“通籍”,意是朝中已经有了名籍)后,惟留得本来面目为难。’安国诵其语终身。至显仕,衣食器用不改于旧。”

【例句】: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四》:“然或修持未到,一入轮回,便迷却本来面目。”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22回:“你既不懂文墨,为何假充我们儒家样子,却把自己本来面目失了。”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46回:“故枣怪面似黑枣,橘怪面似黄橘。任他变幻,何能脱却本来面目!”


偏正 指人人原有的心地本分。后用以指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。鲁迅《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》第四讲:“但是现在的《三国演义》却已多经后人改易,不是~了。”△多用于性状方面。→原形毕露↔乔装打扮


【词语本来面目】  成语:本来面目汉语词典:本来面目

猜你喜欢

  • 巨山龟息

    参见:龟息

  • 蓬阁

    同“蓬莱”。唐孟浩然《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》诗:“永怀蓬阁友,寂寞滞扬云。”【词语蓬阁】   汉语大词典:蓬阁

  • 白鹤飞

    源见“吊鹤”。指吊丧之事,寓含称颂亡者有贤德之意。唐刘禹锡《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》之三:“地得青乌相,宾惊白鹤飞。”

  • 多病马卿

    同“多病相如”。马卿,即司马长卿,长卿为司马相如字。唐杜甫《即事》诗:“多病马卿无日起,穷途阮籍几时醒?”

  • 探骊得珠

    《庄子.列御寇》:“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,(用蒿草编成帘子,卖钱以养活自家),其子没于渊,得千金之珠。其父谓其子曰:‘取石来锻(用锤来敲击)之。夫千金之珠,必在九重之渊,而骊龙颔下,子能得珠者,必遭

  • 泽枯

    源见“泽枯之惠”。形容深恩。清冯桂芬《苏太义园记》:“未尝不叹国家深恩厚泽被遐迩而浃幽明,与周文王泽枯相辉映也。”【词语泽枯】   汉语大词典:泽枯

  • 反复字

    晋.葛洪《抱朴子.外篇》卷五十二《自叙》:“洪者,君之第三子也……年十有三,而慈父见背,夙失庭训,饥寒困瘁……先人典籍荡尽,农隙之暇无所读。乃负笈徒步行借。又卒于一家少得全部之书,益破功日伐薪卖之,以

  • 汉腊祭

    《后汉书.陈宠传》:“宠曾祖父咸,成、哀间,以律令为尚书……及莽篡位,召咸以为掌寇大夫,谢病不肯应,时三子参、丰、钦皆在位,乃悉令解官,父子相与归乡里,闭门不出入,犹用汉家祖腊。人问其故,咸曰:‘我先

  • 劳苦功高

    出了很多力,吃了很多苦,立下大功。《史记.项羽本纪》:“故遣将守关者,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。劳苦而功高如此,未有封侯之赏,而听细说,欲诛有功之人。此亡秦之续耳,窃为大王不取也!”听细说:听信小人之言。并

  • 酒误蛇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指生病。唐 卫象《伤李端》诗:“人去门栖?,灾成酒误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