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朝衣东市

朝衣东市

此典指晁错直言进谏被借口杀害。后以此典比喻直臣被害。晁(cháo巢)错(前200——前154年),颍川(今河南禹县)人。少时从张恢学申不害、商鞅之法家学说,通晓文献典故,任太常掌故。汉文帝时,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《尚书》。后为太子(即汉景帝)家令,深得宠信,号为“智囊”。汉景帝即位,任御史大夫(汉时仅次于丞相之中央最高长官,主要职务为监察、执法,兼掌重要文书图籍),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,并主张纳粟受爵,又建议募民充实塞下,备御匈奴贵族之攻掠,以及逐步削夺诸侯王国封地,以巩固中央集权,他修改法令三十章,诸侯议论纷纷怨恨晁错,晁错父亲听到,从家乡颖川来对晁错说:“皇上刚即位,你为政执行法令,都是限制削弱诸侯,离别疏远人家骨肉,现在诸侯对你非常不满,为什么这样做?”晁错说:“就得这样做,不如此,天子没有尊严威望,社稷不能安定。”后来吴、楚七国诸侯果然起兵反乱,打的旗号就是要诛杀晁错,汉景帝听信别人谗言,下令斩晁错,晁错穿着上朝衣服被斩于东市。后以此典指直臣被害。此典又作“衣冠就东市”、“东市朝衣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101《袁盎、晁错列传》2745、2746、2747页:“晁错者,颍川人也。”“诏以为太子舍人、门大夫、家令。以其辩得幸太子,太子家号曰‘智囊’。”“景帝即位,以错为内史。”“迁为御史大夫,请诸侯之罪过,削其地,收其枝郡。”“错所更令三十章,诸侯皆喧哗疾晁错。错父闻之,从颍川来,谓错曰:‘上初即位,公为政用事,侵削诸侯,别疏人骨肉,人口议多怨公者,何也?’晁错曰:‘固也。不如此,天子不尊,宗庙不安。’”“吴、楚七国果反,以诛错为名。及窦婴、袁盎进说,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杜牧《河湟》:“旋见衣冠就东市,忽遗弓箭不西巡。” 清·钱谦益《春夜读汉书》:“曲江羽扇曰:‘谨奉教。’田光曰:‘吾闻之。长者为行,不使人疑之。今太子告光曰:所言者,国之大事也,愿先生勿泄,是太子疑光也。夫为行而使人疑之,非节(节操)侠(侠义)也。’欲自杀以激荆卿,曰:‘愿足下急过太子,言光已死。明不言也。’因遂自刎而死。”三国魏·曹植《七启》:“故田光伏剑于北燕,公叔毕命于西秦。” 唐·陈子昂《燕太子》:“一闻田光义,匕首赠千金。” 明·李东阳《易水行》:“田光刎头如拔毛,于期血射秦云高。” 清·赵执信《督亢怀古》:“但隆郭隗礼,不洒田光血。” 清·黄景仁《烈士行》:“击衣呼豫让,向风刎田光。” 清·刘震《易水歌》:“田光一死今古难,荆轲入秦发冲冠。”


见“东市朝衣”。清·龚自珍《行路难》:“~甘于玷,玉体愿为美人惜。”


【典源】《史记·晁错列传》:“(晁)错所更令三十章,诸侯皆喧哗疾晁错,错父闻之,从颍川来,谓错曰:‘上初即位,公为政用事,侵削诸侯,别疏人骨肉,人口议多怨公者,何也?’晁错曰:‘固也。不如此,天子不尊,宗庙不安。’……吴楚七国果反,以诛错为名。及窦婴、袁盎进说,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。”《汉书·爰盎晁错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汉景帝时晁错为御史大夫,修改法令三十章,诸侯议论纷纷怨恨晁错。晁父听说,从家乡颍川来对晁错说:“陛下刚刚即位,你执行的法令都是削弱限制诸侯的,使人骨肉疏远,现在诸侯对你非常不满,这是干什么?”晁错说:“就得这样。不如此,天子没有威望,社稷不能安定。”后来吴、楚七国诸侯果然起兵反乱,打的旗号是要诛杀晁错。景帝听信了别人的谗言,下令斩晁错,晃错穿着上朝的衣服被斩于东市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直臣被害。

【典形】 朝衣东市、东市朝衣、衣冠就东市。

【示例】

〔朝衣东市〕 清·王士禛《故明景帝陵怀古》:“同寅之占信奇中,朝衣东市嗟何辜。”

〔东市朝衣〕 清·钱谦益《春夜读汉书》:“曲江羽扇何须叹,东市朝衣更不堪。”

〔衣冠就东市〕 唐·杜牧《河湟》:“旋见衣冠就东市,忽遗弓箭不西巡。”


【词语朝衣东市】  成语:朝衣东市汉语词典:朝衣东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秦楼乘凤

    源见“乘鸾”。谓成仙飞去。明张凤翼《红拂记.同调相怜》:“好似秦楼乘凤,去弄璚箫,那铜雀焉能锁二乔。”

  • 琼怀

    白玉般的胸怀。形容胸怀光明皎洁。晋代陆云《九愍》诗:“兰情馥以芬芳,琼怀皎其如玉。”【词语琼怀】   汉语大词典:琼怀

  • 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

    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。 表示要因材施教。语出《论语.雍也》:“子曰:‘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’”汉.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吴王曰:‘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。先

  • 辩析天口

    源见“田骈天口”。谓长于议论,善于雄辩。唐李白《送黄钟之鄱阳谒张使君序》:“气高时英,辩析天口,道可济物,志栖无垠。”

  • 贤者避世,其次避地,其次避色,其次避言

    避世:指避开社会现实。避地:指离开某地方。避色:指避开某人的脸色。避言:指避开某些言论。 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而隐居,次一等的逃避到另一个地方去,再次一等的躲避别人难看的脸色,再次一等的回避别人难听的

  • 偷光凿壁

    源见“凿壁偷光”。谓家贫求助苦读。明沈鲸《双珠记.师徒传习》:“还赢偷光凿壁,且胜纱囊聚萤。”

  • 呼大将如小儿

    呼唤大将如呼唤小孩一般。 形容待人轻慢无礼。语出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(萧)何曰:‘王素慢无礼,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,此乃(韩)信所以去也。’”清.仇兆鳌《杜诗详注.附录》:“当时少陵诗名,推重海内

  • 学富五车

    源见“五车书”。形容学问渊博。《醒世恒言》卷三二:“兼之学富五车,才倾八斗,同辈之中,推为才子。”主谓 形容书读得多,学问渊博。语本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梁实秋《散文·雅舍小品》:“

  • 一马不被两鞍

    比喻旧时贞洁女子不事二夫。出自元汴梁(今河南开封)儒士孟志刚妻衣氏语。孟志刚身亡,家贫无嗣子,丧葬乏力。官府派工匠为其造棺木。衣氏假说欲尽置丈夫所遗衣服于棺内,请求工匠把棺木做得宽大些。工匠依言行事。

  • 三釜养

    《周礼.地官.廪人》:“凡万民之食食者,人四鬴(同“釜”),上也;人三鬴,中也。”郑玄注:“此皆谓一月食也。六斗四升曰鬴。”《庄子.寓言》:“曾子再仕而心再化,曰:‘吾及亲仕,三釜而心乐,后仕,三千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