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朝梁暮晋

朝梁暮晋

源见“长乐老”。喻反复无常,没有节操。元刘因有《冯道》诗讽之曰:“亡国降臣固位难,痴顽老子几朝官。朝梁暮晋浑闲事,更舍残骸与契丹。”清梁清标《王铁枪》诗:“朝梁暮晋者谁子,段凝之辈真如蚁。”


并列 ①比喻人没有节操,反复多变。五代冯道为相,历五朝八姓,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。自号长乐老,著《长乐老自叙》,历陈官爵以为荣,时论卑之。元·刘因《冯道》讽刺:“亡国降臣固位难,痴顽老子几朝官。~浑闲事,更舍残骸与契丹。”②比喻世事多变,朝代更替频繁。《说岳全传》1回:“且说残唐五代之时,~,黎庶遭殃。”△贬义。多用于人与事多变方面。→朝秦暮楚↔一以贯之。 也作“朝梁暮陈”、“朝梁暮周”。


【词语朝梁暮晋】  成语:朝梁暮晋汉语词典:朝梁暮晋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吹帽

    同“风前落帽”。清 王敬之《龙山会.九月十九日瘦生供菊招客作展重阳之会》词:“一样风吹帽,胜友重来,趁取黄花好。”

  • 琴中趣

    《晋书.陶潜传》:“(潜)性不解音,而畜(同蓄)素琴一张,弦徽不具,每朋酒之会,则抚而和之,曰:‘但识琴中趣,何劳弦上声!’”古人以琴书诗酒佐雅兴,陶渊明虽不善晓音律,却雅兴长存。他的琴不具弦徽,却又

  • 折野梅

    同“折梅花”。唐杜甫《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》诗:“绣衣屡许携家酝,皂盖能忘折野梅?”

  • 与时消息

    时:时令。也指时代。消息:消长,增减,变化。 随时令而增减。也指随时代而变化。语出《易.丰》:“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,天地盈虚,与时消息,而况于人乎,况于鬼神乎?”《庄子.盗跖》:“面观四方,与时消息

  • 蕉阴覆鹿

    同“蕉覆鹿”。清王鹏运《水龙吟》词:“颓然一笑,玉山自倒,春生梦寐。我已相忘,蕉阴覆鹿,槐根封蚁。”

  • 门挂弧

    同“门前弧矢”。宋张耒《病臂比已平独挽弓无力客言君为史官何事挽弓戏作此诗》:“但惭未使杯安肘,犹负当年门挂弧。”

  • 尾大不掉

    见〔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〕。主谓 尾巴太大就不易摆动。①比喻部属势力强大就不服从指挥调度。也比喻机构庞大,涣散以致指挥不灵。语出《左传·昭公十一年》:“末大必折,尾大不掉,君所知也。”《糊涂世界》卷8:

  • 姑射

    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藐姑射之山,有神人居焉,肌肤若冰雪,淖约若处子。不食五谷,吸风饮露。乘云气,御飞龙,而游乎四海之外。其神凝,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。”郭庆藩集释:“冰,古凝字。肌肤若冰雪,即《诗》所谓

  • 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

    对敌人和对自己的情况都了解,就会无往而不胜。孙子认为,了解敌人,又了解自己,百战都不会有危险;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,胜败可能各半;不了解敌人也不了解自己,那就每战都有危险了。【出典】:《孙子·谋攻》

  • 心非巷议

    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:“人闻令下,则各以其学议之,入则心非,出则巷议……率群下以造谤。”后以“心非巷议”指心中不满私下议论。明谢肇淛《五杂俎.事部三》:“凡妇人女子……敬信四神,无敢有心非巷议者。”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