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严光垂钓于桐江之事。元刘诜《题铁仲坚宣差所藏罗稚川烟村图》诗:“君不见鸱夷一舸游五湖,子陵羊裘钓桐庐。”
同“击副车”。宋钱惟演《始皇》诗:“已觉副车惊博浪,更携连弩望蓬壶。”
同“战无不胜,攻无不取”。清昭梿《啸亭续录.转庵和尚》:“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,为之辟地攻城,战无不克,数月之间招徕数郡。”见“战无不胜”。《晋书·苏峻传》:“东西抄掠,多所擒虏,兵威日盛,~,由是义众
同“子乔笙鹤”。宋方岳《风流子.和楚客维扬灯夕》词:“仿佛神仙,刘安鸡犬;分明富贵,子晋笙箫。”
源见“投笔从戎”。指班超。亦借指怀有大志而屈居小吏的人。唐 祖詠《望蓟门》诗:“少小虽非投笔吏,论功还欲请长缨。”
同“披云雾见青霄”。唐李白《赠韦秘书子春》诗:“披云睹青天,扪虱话良图。”【典源】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卫伯玉为尚书令,见乐 (yue) 广与中朝名士谈议,奇之曰:‘自昔诸人没已来,常恐微言将绝。今乃
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陈、夏千亩漆;齐、鲁千亩桑麻;渭川千亩竹;……”竹的身世最早传闻,可能是《史记》中的‘渭川千亩’记载。后多用为竹之根源,也言竹之繁茂。宋.敖陶孙《竹间新辟一地,可坐十客,用前韵刻
源见“隋侯之珠”。谓报恩。南朝 梁萧衍《孝思赋》:“灵蛇衔珠以酬德,慈乌反哺以报亲。”
源见“陈蕃榻”。表示礼贤迎宾。明 吾丘瑞《运甓记.剪发延宾》:“他既不惜访戴之车,你岂可不下悬徐之榻。”
源见“三已无愠色”。形容宽宏大量,不计较个人得失。宋苏轼《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》:“忘躯徇国乃吾子,三仕何曾知愠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