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文选烂,秀才半

文选烂,秀才半

北宋谚语,讽刺科举制度下只须熟读一部《文选》,就可举秀才。宋代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:“国初尚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‘王孙’,梅必称‘驿使’,月必称‘望舒’,山水必称‘清晖’。至庆历后,恶其陈腐,诸作者始一洗之。方其盛时,士子至为之语曰:‘《文选》烂,秀才半。’建炎以来,尚苏氏文章,学者翕然从之,而蜀士尤盛,亦有语曰:‘苏文熟,吃羊肉;苏文生,吃菜羹。’”


其他 文选,指《昭明文选》。熟读《文选》,便可以成为秀才。讽刺科举取士的话。现也含有熟读诗文对写作有益之意。宋·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8:“国初尚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王孙;梅必称驿使;月必称望舒,山水必称清晖。至庆历后,恶意陈腐,诸作者始一洗之。方其盛时,士子至为之语曰:~。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,学者翕然从之,而蜀士尤盛,亦有语曰:苏文熟,吃羊肉;苏文生,吃菜羹。”△用于讽刺科举取士或描写熟读诗文对写作的好处。→熟能生巧 得心应手


文选烂,秀才半”是北宋时期的谚语,意为只要熟读了 《文选》这部书,就可举秀才了。

为什么熟知 《文选》就可成为半个秀才呢? 这当然是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一种讽刺了,因为取得 “秀才”资格只要这样一部书就够了。

宋·陆游 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八: “国初尚 《文选》,当时文人专意此书,故草必称 ‘王孙’,梅必称 ‘驿使’,月必称 ‘望舒’,山水必称 ‘清晖’。至庆历后,恶其陈腐,诸作者始一洗之。方其盛时,士子至为之语曰: ‘《文选》烂,秀才半。’建炎以来,尚苏氏文章,学者翕 ( xī) 然从之,而蜀士尤盛,亦有语曰: ‘苏文熟,吃羊肉; 苏文生,吃菜羹

文选》,《昭明文选》之简称,由南朝·梁·昭明太子萧统主编而成。选录了先秦自梁的诗文辞赋,为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。有六臣注、李善注,以李注为长。研究 《文选》的学问今已号称为 “选学”。“文选烂,秀才半”虽是对当时科举制度 “死读书”的一种嘲讽,然而熟读 《文选》却也是做学问、研究古代文化的一种基本功之一。所谓 “之、乎、者、也、矣、焉、哉,安排得当是秀才”,也是就基本功而言的。


【词语文选烂,秀才半】  成语:文选烂,秀才半汉语词典:文选烂,秀才半

猜你喜欢

  • 狡启

    同“狡焉思启”。清魏源《筹海篇三》:“既款以后,夷瞰我虚实,藐我废弛,其所以严武备、绝狡启者,尤当倍急于未款之时。”【词语狡启】   汉语大词典:狡启

  • 目送手挥

    《文选.嵇康.赠秀才入军》诗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,俯仰自得,游心泰玄。”原谓手眼并用,意趣自得。后也以“目送手挥”形容做事情的两面兼顾、得心应手或技艺的精熟。见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”。【词语目送手挥

  • 犯颜

    谓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。唐柳伉《请诛程元振疏》: “陛下侍臣载路,多士盈庭,竟无一人折槛牵裾,犯颜回虑,至使北捐汾蒲,西失秦川者,何故? ”●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 “桓公问置吏于管仲,管仲曰: ‘

  • 王谢登临

    《晋书.谢安传》:“寓居会稽,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、桑门支遁游处,出则渔弋山水,入则言咏属文,无处世意。”东晋时,谢安曾同王羲之、许询、支遁等寓居会稽郡,终日游山玩水或咏诗作文,优游度日,不思居官报国之

  • 蕴椟

    同“蕴匵”。宋叶绍翁《四朝闻见录.布衣入馆》:“尔学有师承,亲闻道要,蕴椟既久,声实自彰。”【词语蕴椟】   汉语大词典:蕴椟

  • 郑氏群虎

    五代时郑昌士有八子,皆俊秀,闻名于时,号“郑氏群虎”。宋代叶廷珪《海录碎事.人事.时号喻物》,‘‘五代闽中郑昌士有八子,皆以词学闻,号郑氏群虎。”【词语郑氏群虎】  成语:郑氏群虎汉语大词典:郑氏群虎

  • 河市乐人

    源见“河市乐”。称演出河市杂戏的艺人。宋王巩《闻见近录》:“凡郡有宴设,必招河市乐人,故至今俳优曰河市乐人者由此也。”【词语河市乐人】  成语:河市乐人汉语大词典:河市乐人

  • 虬须生

    唐.杜甫《八哀诗》之三《赠太子太师汝阳王琎》:“汝阳让帝子,眉宇真天人。虬须似太宗,色映塞外春。”唐.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前集卷一《忠志》:“太宗虬须,常戏张弓挂矢。”虬须,胡须蜷曲似虬龙的须髯。《三国

  • 隍鹿

    源见“蕉鹿梦”。喻梦幻虚无。宋文天祥《挽龚用和》诗:“名利无心付隍鹿,诗书有种出烟楼。”【词语隍鹿】   汉语大词典:隍鹿

  • 沙丘牡黄

    同“沙丘之马”。宋惠洪《神驹行》:“沙丘牡黄马已死,俗马千年不能嗣。”